资源描述:
《浅析中学教师角色的转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作为第一线教师,从扮演的“角色"定位上,应进行战略转换。本文主要从教育教学理念和观念、教学方式和方法两方面论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是“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英语教学目标为“将语言构建成规则和语言使用规则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进行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独
2、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雹《英语课程标准》使英语教学理念、观念、模式、方式等发生很人的变化,这就使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随之发生了的变化。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外语教师应以全新的观念构建自身的角色,不断的进行角色变换、角色适应、角色调整等,从而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笔者认为,要实现教师在新课程环境下的角色转变应做到以下儿点: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应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和观念(一)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学生课堂上英语知识的消化,注更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课改对教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为学生
3、学习过程的优秀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的接受教冇发展为学生能够能动的规划自身的发展,从强化部分学生的应试能力转变为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通过、有所发展。作为认识和实践的整体,学生主体性的基木特征表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尽管过去已提出了强调学生主体参与,但是在教师的教学观方面,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主动权始终掌握在教师手里。教师在过去“应试教育”传统观念的支配和影响下,总以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喜欢把学生定格在自己的主张、见解和意识之内。这样教
4、学的结果是:学生没了个性,没了主见,没了兴趣,没了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没了创新意识,他们只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如果我们经常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活动能力、英语的交际能力,不仅学生的思维能活跃起來,而且也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把“课堂中学英语,,转变为“生活中学英语,,。语言来源于生活。英语是一门语言,英语同样来源于生活,乂必须回归于生活,语言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性和灵性。因此,英语教学的目标指向生活英语,不是简单而一味地寓于牛活之中,因为学牛要考学,所以笔者主张在生活中学英语,在活动中
5、用英语,在英语教学中去体验英语,做到“教屮做''、“做中教"、“学屮做”、“做屮学^教、学、做"统一的教学思想。(二)在新课程体系所体现的教冇理念面前,教师要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真止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我国解放以后形成的师牛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情境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创制者和教学成果的评判者,而口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习惯于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来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的将学生不很规范、但很有见地的甚至是创
6、造性的想法,按自己的耍求进行。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同时教师的教学也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所以说这种传统的师生观必须得到改善。因为:一方面是由于现在学牛已经能从课堂之外不依赖于老师而获得知识。课堂之外的各种媒体传递的通道,使学生获取信息Z快、范围Z广、内容Z丰富、渠道之便利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另一方面,如果教师仍然在课堂上坚持一言堂的权威阐述,会打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潜能,还会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和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应从权威者变成学牛的
7、朋友,由知识的绝对权威拥有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的独裁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良好组织者。了解学生的需要、学习特点、兴趣、个人爱好等,以保证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民主化教学,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催化剂,有利于培养学牛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而学生的个性品质直接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教师的角色一旦发生变化,会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和教师保持愉悦的状态,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广泛的交流,互相启发,开
8、拓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二、教师角色的转变,应转变教学方法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传道、授业、解惑”被认为是教师的天职。新课程将改变这种局面。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变革,师生在交流、合作中实现成果共享。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