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075709
大小:1.79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9-07
《游褒禅山记.-莆田五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学习目标:一、了解作者王安石,回忆有关“记”的知识。二、理解本文的总体结构,体会作者的写作技法。三、准确掌握一、二自然段所记叙的内容。段一“记”: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殊体式,它以发议论为主而以记游为辅,议论又涉及哲理问题。解题“记”是一种文体。分为四类:记游、记事、记亭台楼阁、记物本朝人尚理——严羽《沧浪诗话》利用游记进行说理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在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庆历二年(1042),登进士第。嘉祐六年(1061)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改变国家积
2、弱贫穷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在神宗支持下,开始推行变法措施.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熙宁七年(1074)罢相,次年再为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现在江苏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作。4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力主改革政治;16年后(1070年)拜相。(1021~1068)王安石在一生从政治学的道路上就是这样坚忍不拔的前进的。也正如此,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本文写于他34岁之时.文章中所阐述的哲理也正是他在从政道路上精神的
3、体现.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卒谥文,世人又称王荆公。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1021~1068)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要“适用”“务为有补于世”。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他的诗文多为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他的作
4、品今存《临川先生文集》《临川集拾遗》等。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作。4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力主改革政治;16年后(1070年)拜相。(1021~1068)重点字词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今言“华”如“华实”之华盖音谬也居住,名作动最后因为倒下碑文磨灭,模糊不清读大概/错误(从它)/文字/辨认段一特殊句式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断。其中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也”是语气助词,表示判断。第一
5、个句子是一般判断句。第二、三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其中的“者”有提示原因的作用。段一特殊句式始舍于其址状语后置句。而卒葬之有碑仆道省略句,省略介词“于”。段一后洞慧空禅院所叙路线图:前洞碑北翻过一座小山东行5里游褒禅山记重点字词侧:穷:见:至:明:极:名词作状语,从旁边。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物。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形容词作动词,照明。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段二游褒禅山王安石记念馆荆公回步处褒禅山:据安徽省据安徽省含山县县志记载,褒禅山也叫华山,由两山组成,东西走向,成条形。其西原名华山,为慧空禅院的所在地。禅院东五里,为华
6、阳山,因其在华山之阳而得名,又名兰陵山。今统谓之褒禅山。华阳山有前后二石洞,称华阳洞。其后洞为王安石所游之洞。前后洞并不相通。进后洞,黑黝黝的,窄处仅能容一人通过。后洞究竟有多深?通向何处?至今还没有人走到底,得出答案。作业重点字词于是:非常:险远:至于:幽暗昏惑:古今异义。古:不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很,十分。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地方;僻远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古今异义。古:到达。今: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古今异义。古:对于这种情况。段三特殊句式变式句(介词结构后置)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省略句不随以止也段三
7、重点字词谬:传:名:所以:学者:弄错,使……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说清楚,名词作动词。由结构助词“所”和介词“以”组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古今异义。古:求学的人,读书人。今: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有专门学问的人。段四特殊句式判断句(表示因果关系)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段四游山洞做学问前洞夷以近游者众——后洞险而远至者少——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随之出者——游洞之力——物(火把)——仆碑文字导致谬传——“游山洞”与“做学问”趣比学问平易处浅尝辄止者众学问精深处获求不易故达成者少博大精深大学问在困难或非议
8、面前止步者求学之力求学之客观条件求学应深思而慎取说山识碑得名的缘由(第一段)慧空禅院华阳洞仆碑(识谬)考据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