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2012届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四川省内江市2012届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ID:42067596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7

四川省内江市2012届中考语文试卷分析_第1页
四川省内江市2012届中考语文试卷分析_第2页
四川省内江市2012届中考语文试卷分析_第3页
四川省内江市2012届中考语文试卷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内江市2012届中考语文试卷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川省内江市2012届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严格遵循“内江市2012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的要求:全面考查初中毕业生在七—九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情况,注重引导师生回归语文教材,回归能体现学科特点的语文教学,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和语文能力。考查内容注意高中、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选材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试题以“回归教材,突出能力,注重运用”为命题原则,以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三大板块为试题结构。试卷由会考卷和加试卷组成。会考卷分为:积累运用(20分)、阅读理解(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课外现代文阅读20分,共

2、计30分)、作文(50分)。加试卷分为:语言的实际运用(15分)、课内古诗阅读(10分)、课外现代文阅读(25分)。二、试卷特点今年,中考语文试卷以“在稳定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显特色”为命题的指导方针,在试题的设置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显示特色。(一)降低难度,回归教材,让教师明确语文该教什么,让学生明确语文该学什么。根据普九教育的需要,根据高中阶段的招生形势,中考语文试题的难度有所降低,按全市的统一要求,会考卷按1:2:7的比例,加试卷按1:3:6的比例确定难度系数。因此把回归教材作为降低难度的重要手段,作为引导全市初中语文教学重视教材、重视基础的重要举措。会考卷

3、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共20分,就有15分全部出自教材,并且都是教材的重要信息。如语音题均为课下注释,词语书写题均为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词语填空题全是名篇中“准确运用动词”的经典之作。这些考查材料不仅是我们教师都会强调的,也是学生能够通过复习掌握的。文言文阅读共10分。词语解释5分,基本上都是课下注释,在课堂上教师不可能不讲解。翻译是名句:“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是一般学生都不会忽略的重要句子。加试卷中的古诗阅读,也是考的教材内容。第1题6分,就是从《教师用书》中扣出来的,一般学生即便是第一次读这首诗,也该能回答。第2题描绘画

4、面也就是对原诗进行扩写性的描绘。(二)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色,让听课的学生考出好成绩本套试题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觉得老师强调的东西就是中考要求的东西,命题者不跟教师打游击战。比如前面说到的教材中的内容,全是重点的东西,一般老师都不会忽略的内容。又比如两篇课外的现代文阅读。命题的方式也和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方式一致。会考卷中的《镜泊湖的黄昏》所命的题思维跨度都不大,只要学生明确阅读方法,按照题干所指段落去阅读,稍加综合分析,是非常容易找到答案的。如“镜泊湖是怎样形成的?跟其它湖泊比较,它最显明的特征是什么?”“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表现出阮籍对黄错是怎

5、样的态度?”“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流露出李商隐怎样的情感?”都是只要找得到试题所指向的段落便能回答的送分题。又比如加试卷中的第9题和第10题“可惜这只是我们善良的愿望,真实的情境往往适得其反。”这‘真实的情境’应该是怎样的?”“我们为什么不得不拒绝?”两题其实就是考的一个过渡段的作用。第9题承上段的什么内容,第10题启下段的什么内容。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乐于告诉学生的,对于认真听了语文课的学生来说,就是很简单的问题了。(三)注重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1.现代汉语知识的衔接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

6、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老师们平时在阅读教学中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语法专项训练较少或根本没有训练;语法教学的要求尺度不统一。而高中对现代汉语语法、文言词法、文言句法要求较高,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中提出:“(现代文)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因此各地中考试题都会隐性地考查汉语知识。如通过仿句、改病句等来间接地考查语法。本套试题仍然沿袭往年的考法,在会考卷第一大题第7题要求“把句子改写成排比句”,在加试卷第1题中要求“填入与加

7、点词近义,但感情色彩不同的词语”,第2题“用反问句续写一句话”。第11题“作者用一组排比句表明拒绝是一种美好的境界”,都是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等引入了考卷。2.文言词法与文言句法的衔接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评价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中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8、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因此各地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