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2011届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四川省内江市2011届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ID:42050756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7

四川省内江市2011届中考语文试卷分析_第1页
四川省内江市2011届中考语文试卷分析_第2页
四川省内江市2011届中考语文试卷分析_第3页
四川省内江市2011届中考语文试卷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内江市2011届中考语文试卷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川省内江市2011届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依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2011年内江市中考语文试卷全面考查了初中毕业生在七至九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情况。考试重视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注重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注重语言和语文能力的考查。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语文能力的发展情况,考查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情况,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情况。考查内容注意高中、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试卷结构分会考卷(难度系数0.65—0.70)和加试卷(难度系数0.55左右)两部分。全卷满分160分(会考卷100分,加试卷60分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会考卷包括:基础知识与运用(12分),阅读(38分),现代文阅读(20分左右),文言文阅读及诗词积累(18分),写作(50分)加试卷包括:阅读理解(42分),语言运用(18分)二、试卷特点今年,中考语文试卷以“在稳定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显特色”为命题的指导方针,在试题的设置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显示特色。(一)重视教材,回归教材,让教师明确语文该教什么,让学生明确语文该学什么。1. 素材来自教材①词语书写题全部源自课文里的句子。并且都是名家名作中的重点句子和经典词语。如第2题分别出自《故乡》《变色龙》《蒲柳人家》《孤独之旅》。(3分)②拼音题虽有一定的地方特色(涉及内江

3、、白云山),但注音的字皆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过的。(3分)③文言文阅读出自八下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12分)三个选择题共9分,两个出自课下注释,一个为课文内容把握。翻译题考查了“逆旅”“再”这两个重点文言词汇。④诗歌默写全部来自教材。加试卷中,诗歌鉴赏《武陵春》来自于九上25课,(共8分)2 题型设计借鉴课后练习。本试卷在题型的设计上,再次充分体现了回归教材、重视教材这一特点。①文言文阅读中,选择了《送东阳马生序》其中第5、6、7题借鉴了八下P180第二、三题。②现代文阅读三的10、12题分别借鉴九下P77第二大题的1小题和第一大题。③诗歌鉴赏出现在加试卷一,其第一题的第2

4、小题“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便借鉴于九上P211―3题的设计。(二)体现语文教学的特征,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功能性。1.在阅读能力考查中,将考查的重心放在了文章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和你对此的评价上。整个试题在现代文阅读中有12个,其中考查文本写了什么有4问,共15分:《那树》第10题,选文前5段写了“那树”的哪三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那树”怎样的感情?(5分)第11题“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一排一排挨过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加试卷阅读三6题: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生活的真谛”“幸福的源泉”

5、指的是什么?(2分)第7题,守墓人觉得夫人寄钱买花是“可惜”的,他认为怎样才“不可惜”呢?(2分)使老妇人的病好转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分)2.怎样写的有4问,共13分。阅读四《味蕾上绽放的爱》中第9题,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先后写了哪两件事?(3分)第10题:第④段中与“妈妈每年将煮好的咸花生晒干分成3大包,分别寄到我们三兄妹手上”,相照应的是哪一句?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第11题:分析“一旦触及味蕾的引线,回忆就会漫天飞舞”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分)第12题:文章以“味蕾上绽放的爱”为题,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3.为什么要2问,有8分:《那树》第12题:第②段中为

6、什么连用两个“据说”?引用他人的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4分)阅读三第8题:这篇小小说在刻画人物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单的分析。(4分)4.怎么评价2问,有7分:《那树》第13题:日本福岛核泄露引发全球核电安全大讨论,结合《那树》一文所表达的观点,你认为人类在对付现代文明造成的灾害时,该有怎样的态度? (4分)《那树》14题: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对文本的解读,了解文本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或写得怎样)是阅读教学的三个层面。“写什么”是感知,是结果,“怎么写”是理解,是过程,“写得怎样”是鉴赏,是评价。如果仅仅停留在感知、结果层面,就文本解读而言

7、,那仅是开始的一步。但我们平时的教学,更多的是纠结写了什么,讨论最多(或全部)是言语的内容,而对怎样写---言语的形式研究太少。鲁迅曾经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且介亭杂文二集.不应该那么写》)鲁迅的话不仅道出了阅读对写作的借鉴作用,也提醒我们,语文学习应该把内容和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三. 与高中语文教学衔接。1.试题结构与高考试卷靠近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