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066865
大小:177.6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7
《【教学设计】《寓言两则》(语文S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寓言两则》教学设计育华中学付老师◆教材分析《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常叫三百人的乐队一起吹奏给他听。“讲排场”,表现在吹竽的乐队有三百人,而听的人只有齐宣王等极少数人。“三百人一齐吹”,说明乐队声势之大。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可是他“自称技艺高超”,混进了乐队里,齐宣王给了他很高的待遇。“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表现的是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样子。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位,他的爱好与齐宣王不同,他叫每个人单独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逃走。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没有真本领,混进行家里充数的人
2、。后来作为成语来用,指不好的东西混进好的里面凑数。另外,也常常用来表示自谦。《邯郸学步》讲的是战国时候,燕国寿陵有一个人到赵国首都邯郸去学走路的故事。课文先讲燕国寿陵有个人为什么要到邯郸去学走路,原因是他“嫌当地人走路的姿势不好看”。接着又讲他看到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十分优雅,很有特点”,就跟在后面学,“一扭一摆”是写他机械模仿别人的动作。然后讲他“彻底忘掉”自己原来的走法,“抬腿、跨步、摆手、扭腰”都机械地模仿邯郸人的姿势,这进一步说明他学习别人,只会机械地模仿。最后讲事情的结果,燕国人的走法没有学会,自己原来的走法全忘了,只好爬着
3、回燕国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歌,会认本课生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以及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读懂课文,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以及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2.同学们,谁能说说图片说的是什
4、么故事?讲述了什么道理?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两则含义深刻,“小故事,大道理”的《寓言两则》。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看到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本文写的是什么小故事?彰显了什么大智慧?4.出示教学目标。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词。2.师范读课文,按要求扫除生字、词障碍并指导朗读。3.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我会读装腔作势(qiāng)滥竽充数(làn)南郭(guō)腮帮(sāi)齐宣王(xuān)高超(chāo)编辑(biān)混乱〔hùn〕彻底(chè)机械(xiè)(2)
5、我会写滥竽宣超编混彻械模腔(3)理解词语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装腔作势:拿腔拿调,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待遇:本课指报酬。4.听录音,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5.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价,如果他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就奖励红星给他。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真朗读课文,想一想:第一则寓言主要写的是什么故事?《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齐宣王乐队里装腔作势,充数混吃混喝,宣王死湣王继位,他的爱好与宣王不同,南郭
6、先生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溜走了。2.用自己的方式朗读课文,想一想,你认为南郭是怎么过日子的?提示:用原文中的一个字概括?(混)四、三读课文,深入感悟:在识字王国里,同学们结识了这些新朋友,让我们与这些朋友手牵手,一起走进课文殿堂,共同探讨思考问题。1.阅读课文第一则寓言,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思考:①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②南郭先生是怎么滥竽充数的?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引导学生理解“装腔作势”,③南郭先生为什么只
7、好偷偷地逃走?后来,齐宣王死了……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2.认真阅读课文总结南郭先生是如何混日子的?完成下面的表格。[来听竽者的喜好南郭先生的做法南郭先生的结果齐宣王喜欢讲排场,听300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鼓起腮帮子很会装腔作势。受到很高的待遇。齐湣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混不下去。偷偷溜走了。3.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南郭先生是一个心术不正,没有真才实学,整天混日子的人。4.填空: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和别人拿一样多俸禄的南郭先生当时肯定很(),可世事难料,齐宣王死了。为了自保,南郭先生只好()。
8、5.想一想:如果南郭先生一直混日子,他会幸福吗?“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逃之夭夭,从他身上你明白些什么?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次的充作好的,蒙混度日的人。告诉我们:做人要凭自己的真才实学才能在社会上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