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065180
大小:434.5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9-07
《三伏灸项目执行方案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真美之光全国综合素质培训基地太乙神针药艾灸三伏灸项目执行方案真美之光全国综合素质培训基地概述一、艾灸基础知识二、特色项目推广流程三、特效疗法及案例四、专业话语话术真美之光全国综合素质培训基地艾灸的起源:灸疗法自从我们祖先发明了火以后就逐渐形成了,利用火热治病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孟子有“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的经验,说明灸法在民间就广泛应用了。《医学入门》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外治秘要》十四卷记载“至于艾火,特有奇能,针,药,汤,散皆所不及者,艾为重要”。孙思邈认为“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可见灸法历来就被
2、医者所推崇。《扁鹊心书》记载: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虽未得长生,亦可得百余岁矣”真美之光全国综合素质培训基地艾灸的原理:艾:草药的意思灸:是烧灼的意思艾灸是借艾与火的纯阳之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所以又有“无烟不成艾”一说。真美之光全国综合素质培训基地艾灸的神奇和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艾灸是不扎针的针灸术,具有神奇独特疗效,每次施灸时会产生少量的“免疫激活素”,不断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和抗体能力。真美之光全国综合素质培训基地艾
3、灸的作用: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温经通络,温补中气,扶阳固脱,升阳举陷,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通气血,调经络,养脏腑。真美之光全国综合素质培训基地艾灸时艾烟的判断:1、浅灰色为正常颜色;2、灰白色或偏青色为寒气重;3、烟雾黄色或浓黄色表明体内湿气重,痰湿体质。真美之光全国综合素质培训基地初期灸疗出现的反映:酸、麻、胀、痛、冷、热、重、压。酸为体内有湿,麻为气虚,木为血少,麻木为气血双亏,胀为气滞,痛为寒邪,经络不通,重压为体虚。艾烟里的艾精油可以安神、杀菌消毒、渗透经络,走三阴经,尤其对皮肤病、呼吸系统疾病有奇效(但是烟量过大会使人头晕、易于上
4、火,尤其是次的艾条、假的艾条,需谨慎)真美之光全国综合素质培训基地太乙神针药艾灸分为14经:1、督脉养生艾条主要成分:艾叶+鹿角镑+肉桂功效:温督通阳、消阴振神2、任脉养生艾条主要成分:艾叶+益母草+黄芪+龟板功效:固摄养元、和血补虚3、手阳明大肠经养生艾条主要成分:艾叶+枳实+番泻叶+槟榔功效:降浊通腑,调畅气机4、手太阳肺经养生艾条主要成分:艾叶+款冬花+桔梗+百合功效:温肺降逆、行气行水真美之光全国综合素质培训基地5、足阳明胃经养生艾条主要成分:艾叶+苍术+白术+软柴胡+枳壳功效:温胃养胃,(宣畅)气机6、足太阴脾经养生艾条主要成分:
5、艾叶+甘松+荷叶+白术+莲子功效:温经除湿、升清醒脾7、手太阳小肠经养生艾条主要成分:艾叶+淡竹叶+灯心功效:降火清利、养心除烦8、手少阳心经养生艾条主要成分:艾叶+菖蒲+丹参+枝子功效:养心和血、益气调神真美之光全国综合素质培训基地9、足太阳膀胱经养生艾条主要成分:艾叶+猪苓+覆盆子功效:止遗通淋、补虚降浊10、足少阴肾经养生艾条主要成分:艾叶+杜仲+淫羊藿+芡实功效:固肾滋肾、壮腰振阳11、手少阳三焦经养生艾条主要成分:艾叶+黄柏+连翘功效:清利三焦、降火除湿12、手厥阴心包经养生艾条主要成分:艾叶+茯苓+丹参+茅根功效:益气安神、和血
6、养血真美之光全国综合素质培训基地13、足少阳胆经养生艾条主要成分:艾叶+青蒿+山茱萸功效:清胆温胆、健脾舒气14、足厥阴肝经养生艾条主要成分:艾叶+柴胡+夏枯草+白芍+谷精草功效:舒肝平肝、和胃降冲真美之光全国综合素质培训基地三伏天艾灸主要选取五种:1、督脉养生艾条2、任脉养生艾条3、足太阴脾经养生艾条4、足少阴肾经养生艾条5、足厥阴肝经养生艾条真美之光全国综合素质培训基地三伏灸的起源:三伏天灸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属于中医的传统疗法;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夏至后第三天庚日就进入伏天,伏天也称为
7、三伏,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它分为三个阶段,即头伏、中伏和末伏。此时人体阳气旺盛,药物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直达病灶,能达到扶正祛邪的良好效果。三伏天,是最适合做艾灸的时节!为真美之光全国综合素质培训基地三伏灸的原理:根据“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的原理在一年中最热的的“三伏”天对特定的穴位进行温热刺激,从而达到健脾补肾、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目的。俗语说的好:“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灸忙”,这不仅提醒我们要充分利用三伏天这个有利的时机来治疗一些顽疾,更要有防范意识,病从浅中医,防患于未然!三伏天灸,扶正祛邪治未病!真美之光全国综合素质培训
8、基地三伏天灸常规取穴为:背部——大椎、命门、长强、肺俞、心俞、肾俞腹部——膻中、中脘、神阙、关元、归来足腿部——足三里、丰隆、三阴交、涌泉每次选10—15穴位,每穴1柱,可连灸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