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057332
大小:29.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7
《高职英语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角色多重性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英语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角色多重性探究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它强调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这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地位。关键词: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英语教学;教师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目前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模式,它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能力为职业基本能力,具有促进学生参与、合作、行动、交流的功能。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长期以来多以教
2、师为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很少,只是表面上的任务成分,很难体现真正的教学效果,这就迫切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一、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行动导向教学法产生于德国职教界,自1969年德国颁布《联邦职教法》以来,德国一直实行以企业培训为主的'‘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学习者分别以学徒和在校生两种身份在企业和学校接受职业培训。由于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企业用人要求也在不断提高。20世纪90年代,德国企业界要求对职业学校课程进行改革的呼声日益提高。经过讨论,德国各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于1996年正式颁布了新课程标准《职业学校专业教育框架教学计划
3、编制指南》。其核心是用“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取代沿用多年的以专业分科课程为基础的课程模式,并确定了“行动导向教学”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行动导向教学法是通过对教学活动基本规律进行理性分析来确定对教育目标的适应性,其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评价它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指导思想,是一种完整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新的思潮,是改革职业教学的代名词,其教学方法实施的基础是“用心+用手+用脑”的职业活动。二、教师在行动
4、导向教学中的角色多重性1.教师是行动导向学习情境的设计者串联高职教育课程教学和工作过程间的一个关键桥梁就是学习情境。它是工作过程体系化课程安排的根本,是在其工作任务以及过程的相关背景之下,把日常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的与学习内容实行基于教学与方法论的改变后,在日常学习领域的小框架之内搭建一个“小型”主题的学习单元。建立起学习情境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实际工作中的知识与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的准备阶段应先做好学习情境的设计,引导学生投入学习情境。与我们平常教学情境设计不一样的是,行动导向教学更加强调每一门学科都应该有它相应的范例工作
5、情境。教师的角色就像一名导演,不仅要熟悉“学习”的剧本,还应该积极调动各项教学资源,构建起富有实际职位意义的学习情境。在开展教学设计时,除了要注意专业英语知识,还应该将跨文化的知识融入其中。2•教师是行动导向学习的组织者与帮助者“小组工作”是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但是长久处在传统课堂教学体系之下的学生在初次面对全新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时常常会感到不知所措。在这种状况下,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的作用,依据学生的个性、特长与语言能力,对学生实行优化组合,科学合理地划分工作小组,实现学生间的合作。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当作课堂的
6、主体,但是学生的自主能力却非常有限,他们通常对问题的认知不够全面,解决问题时多依赖于教师的启发与指导,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更好地融入到学习情境之中。3.教师是行动导向教学的反思者英语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活动,它需要教师提供一种真实的活动空间来不断练习、巩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英语教师,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来反思日常教学。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与知识结构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在高职英语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扮演
7、着多重角色,不仅需要有专业的基础知识、流利的口语、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还要具备相应的职业经验和很强的交流协调能力,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情境,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参考文献:[1]匡华•高职英语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多重性[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2,(27):125-126.[2]丁海,翟德梅.浅谈行动导向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8(02):79-81.[3]王存荣•行动导向教学中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J].教育探索,2011,(07):60-61.[4]卢敏.高职英
8、语行动导向教学体系构建及实践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04):65-6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