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

论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

ID:42044935

大小:29.1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6

论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_第1页
论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_第2页
论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_第3页
论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桃花江镇屮心校株木潭屮学贾永红唐宋诗词是历史的丰碑,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点滴,浓缩了我国文学的智慧精华。《标准新课程》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了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古典诗词闪耀着诗人智慧的光芒,包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它有利于增长学生知识,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然而由于古典诗词创作背景年代与我们学牛的牛活年代相隔太远,诗词乂以含蓄为美,因而许多学牛因为读不懂而不感兴趣,因此无法与作家在情感上获得共鸣。学生对古诗词敬而远之,充满灵性的古诗词在课堂上显得索

2、然寡味。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使作品获得新的生命力呢?我认为教学应注意如下几点:一、重朗读,打开学习诗词之门清代学者程廷祚认为:“古者之于诗也,有诵有歌,诵可以尽人而学。’‘他认识到诗歌学习中诵读的必要性,又指出了学习诵读的可能性。古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形象的说明了读在学习古诗词中的重要作用。古语说“诗言志”,占诗词往往通过吟唱的形式来表现,在音乐的美感中传递动人之情,凸现其深邃的思想和喻世的道理。朗读能帮助学生把握作品内容,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1、朗读能感受语言美课文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

3、于心。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语泪先流”,读“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就这样在长期朗读中,会受到诗词文学的熏陶,培养语感,进而化为自己的东西,终身受益。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旧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2、朗读能体会感情美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朗读者披文以入情,表情以达意。学生朗读时必先会去体会作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去感悟作品,力求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苏轼的《密州打猎》要读出其豪放之情,陶渊明的《饮酒》要读出淡雅

4、闲情来,学生非下一番功夫深入作者内心不可。3、朗读能感受诗词节奏美、咅韵美。在古诗词中,尤其是律诗和绝句,往往用停顿来表达音节,以加强节奏感和韵律感。读吋每扌白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颂读自有抑扬顿挫之声调。如读诗经《关雎》,音乐般的节奏使人陶醉。学生在朗读中发现了诗词的美,对诗词也就有了兴趣。二、析诗题,了解诗人生活情感。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读诗,先要读题,诗题往往对诗歌的内容有明显的提示或概括作用,抓住诗题就大体上抓住了诗歌的内容。有些诗歌,题目就含有许多信息:或为作品的重要内容,或为作品的线

5、索,或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因而对古代诗歌的鉴赏,我们可以先从诗题入手。1诗题能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在这里托月寄情,以明月自比,让明月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作者借明月来抒发感愤、寄以慰藉。诗题就明口地写岀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2诗题能直接表达作者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思”就直接表达了作者思乡Z情。杜甫的《春夜喜雨》,“喜”正是作者这个春夜的情感。3诗题能概括诗的内容。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

6、象;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三、抓炼字,明了诗人创作动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很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用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摹物表情。其目的在于炼意。清人沈德潜认为,“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可见,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粘连在一起的,抓炼字,就能明白作者的创作动机。(1)巧用动词,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在鉴赏诗词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层含义的动词。一首

7、诗,真正能够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动词。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更是吹笛人之心。乂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见”字,何不用一“望”字呢,“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止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雹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是有意而为的动作,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我的天真意趣。又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2)巧

8、用形容词,绘景辜状,化粗想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如杜甫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细”字,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贴切。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孤”字写尽环境的孤苦,也写岀诗人的内心之苦。(3)巧用虚词,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诗词中虚词用得恰当往往对情感的表达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获得疏通文意,开合相应,悠扬婉转,增添情韵,化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