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041833
大小:9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9-06
《课外阅读指导《记叙文公式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记叙文公式三考点五:分析表现手法『类型」直接让考生归纳某一文段的表现手法及其在文中的作用。对策:1、了解衬托、象征、托物言至、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个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明线暗线相结合等常见的表现手法。2、掌握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1)衬托(侧面烘托)和正面描写: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件,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2)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3)前后照应(首
2、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5)象征手法,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换言之,象征就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6)铺垫: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得基础性描写。伏笔: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1)对比手法,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的表现文章主题。(2)象征手法
3、,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6)欲扬先抑先扬后抑的作用:1、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2、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3、是作品情感更加真挚动人。(7)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是文章充满诗情画意。(8)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情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
4、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考点六:分析结构层次『类型』给文段划分层次结构,并归纳层意或段意。对策:掌握段落划分,概括归纳的方法。1、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词语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划分(找各个事件)。(4)总一一分一一总(插头去尾)。2、概括层意或段意的方法(1)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层意或段意。(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2)概括法。记叙的段落:记叙了XX人(组织或单位)XX时间XX地点XX情况下做XX(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描写的段落:描写了XX景物X
5、X特征。抒情的段落:抒发了XX的感情。(3)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的内容组合成句。考点七:赏析的文章的语言『类型1」分析句子里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一一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语境义等。3、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XX句,因为它XX。『类型2」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其作用。(1)修辞+修辞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上下文。例题:请问文中划
6、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
7、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2)修辞之美一一结合相关语句分析句子的修辞之美。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事物的XX的特点。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4、对比:突出描写的对象的XX特点。5、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6、反问:强调,加强语气、强烈抒情。(3)句式之美一一句式不
8、同,表达的效果也就不同。如:1、疑问句:制造悬念。2、反问句:加强语气。3、排比句:气势磅礴。(4)哲理之美一一有些形式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经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