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视界下的教育检视

哲学视界下的教育检视

ID:42029528

大小:37.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6

哲学视界下的教育检视_第1页
哲学视界下的教育检视_第2页
哲学视界下的教育检视_第3页
哲学视界下的教育检视_第4页
哲学视界下的教育检视_第5页
资源描述:

《哲学视界下的教育检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哲学视界下的教育检视——关于教育本体、本因、本旨的探讨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潘旭辉学校的全部意义在于履行社会赋予的教育使命,这毫无疑义;履行教育使命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这毫无疑义;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策略在于教师倾注心力教学生倾注心力学,这也毫无疑义。然而,当目睹“五严规定”、“减负禁令”从来都是空头支票、当今学生依然身处“水深火热”的应试教育痛苦之中时,你是否起过质疑之意,问一句:“这就是教育吗?”你是否动过恻隐之心,怜惜地感叹:“老师是苦,孩子更苦,太苦了!”又然而,尽管我们、你们、他们无不知道这样的教育是“昏了”、“疯了”、“变态了”,却

2、并不愿尽点滴之力一一哪怕仅在举手投足之间即可做到的一一去改变一下,相反还积极跟风从众热衷推波助澜,让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有人说,因为惊异,所以哲学;有人说,因为迷惘,所以哲学;有人则说,因为痛了,所以哲学一一这些都足以表明:哲学确实是“种慧”之学。中国的教育,目前是真正让人惊诧,让人迷惘,让人痛苦,所以应该哲学地审视一下了,让哲学去洞察教育本原、本因与本旨。于是,笔者面对当今教育聊作哲学之思一一1v教育的本体之思。[现象]2011年暑期在扬州参加省培面授,听了严华银先生一个报告。他用这样一个案例作为开讲导入:某教师教《阿Q正传》,走进课堂,说:“

3、同学们,咱们今天学习《阿Q正传》请打开教辅用书??页,先做1—8题。”一看,这8题是:看拼音填词语、加点字解释、完成成语之类。做完这些用了10分钟,教师就讲解这些题目,让做对的举手,不时表扬“哎,不错”。我以为下面可以学习课文了,谁知,他又说“好,接下去做9-12题……一堂课上完,还没有去碰碰课文。我把教辅用书拿来,问他:你下面还想干什么呢?他说:接着做13-15题呗。我仔细看了13—15题,里面有一点涉及课文中的语段。课后我问:“你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知道呀一一这是鲁迅的作品呗。”“你知道鲁迅是谁吗?毛主席称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是中

4、国文化的神,你知道吗?神的作品你就这样教,你知不知道这是在亵渎神?这件事你都敢做,也够勇敢!换做我,你借我一百个胆。我也不敢这样教。”[思考]严华银先生的报告很生动,开篇尤其生动,不用再去回顾严先生对开篇案例的解读和批判,单是把这个案例当作一个故事來读,也足够耐人寻味,足够发人深思,甚至足够令人惊诧莫名,令人忧虑无比!我联想到了自己另外听得的“教学趣事”,说现在屮学里的物理生物化学都不再“做实验”了,而是以“背实验”替代“做实验”,这是不是比以做习题替代学课文更荒唐?我为之惊诧的是:这竟然是教育?教师竟然这样来“做”教育?教育本來究竟是怎样的?于

5、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对教育作本体Z思。何谓本体?本体即是人或事物之自身、本身、本相,是人或事物保持其作为“自我”而非他者存在的内在同一性与时空确定性特质。人或事物处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之中,其发展变化包含外在形态(量变)与内在性质(质变)两方面,但它们往往并非内外同变,外变也往往不可能真实反映内变,而是可能呈现内外异步、内外异向、内外异质等复杂情形,故从外变现象往往无法得知事物是否依然保持着那个自身、那个本体,在这种悄况下,追根溯源,究其最初的原始的存在形态,方能重现其本原,见得其本体。教育,经历了渔猎、农耕时代,已经到达发达的现代工业乃至大数据时代

6、,其外部形态与内在性质都发生了超越想象的变化,它是否还保留着原先那种“本性”,是否还是它自身,我们不妨回望人类最初的教育状貌,进而再认教育之本体。教育之本体,即是教育原生态,即是人类诞生初期的教育形态,是“荒野文化”【1】背景下的教育,那时的教育“尚未分化成专门的活动”,“而是在生产与生活屮,并结合劳动与生活进行”的,【2】它与生活完全同一,两者融为一体,不分彼此,处在同时、同在、同步、同构状态,长(所谓教育者)幼(所谓受教育者)同处于生存实践场景与过程屮,他们在生存实践中进行着生产、消费、交往、娱乐等活动,在生产、消费、交往、娱乐活动发现、生成

7、着经验、意义,同时传递、授受着经验、意义,所以生活便是教育,教育也是生活,更直白地说,教育与生活同体同在。经验的日益丰富,意义的日益复杂,且生存条件的日益富足,催生的专门化教育,经验、意义,被人们从生活屮抽离出来,并将其课题化、体系化,这原本不是坏事,只要付诸教育过程时作精当的还原,经验、意义依然不会空洞,依然能以亲和的“形象”被学习者愉快地接受。然而,形如《阿Q正传》的教学,不仅没有将鲁迅创作该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必要呈现,甚至连“生成”意义的整体语言环境一一文本都抛之脑后了,又如“做实验”变成“背实验”的教学方式,将科学原理植根的最基木事实都丢弃

8、了,这还能算作教育吗?这种所谓“教育”是无源Z水,无本Z木,必将枯萎、凋蔽一一终究不再是教育,终究不能给学生任何裨益,更遑论促进人的整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