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024287
大小:38.6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6
《时间的脚印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时间的脚印教案今天老师准备用43分种的时间,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本需要两个45分种才能学完的文章。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任务?(有)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咱们來个男女生竞赛怎么样?(好!)学习这篇课文,老师设计了许多问题,有抢答题,有必答题,希望大家认真思考,积极作答,等课结束时,咱们看看是男生得分多,还是女生得分多?(在黑板右边设立男女生积分榜)从现在开始计时,谁愿意帮老师记录这43分钟时间?(许多,指一名)你准备用什么记录这43分钟时间?(用表)这位同学想到了用表记录时间,说明表可以记录时间。同学们想一想除了表以外,可以记录时间的还有什么?(学生发言)同学们知道岩石也
2、可以记录时间吗?(知道或不知道)同学们想知道岩石又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吗?(想)今天咱们要用43分钟学的这篇课文《时间的脚印》就是专门给大家介绍这方面的知识的。二、析题、介绍作者、确定学习目标(4分钟)1、《时间的脚印》,时间没有脚,说它有“脚印”,这是什么修辞方法?“脚印”又是什么意思?这是一道2分抢答题。(拟人)(痕迹、印迹、踪迹)2、一句话介绍作者:陶世龙,是中国著名的科普作家。3、这篇课文知识点很多,不可能在这么短短的43分钟面面俱到,那么咱们应重点学什么呢?还是看看编者在“预习提示”中怎么给我们“提示”的吧。大家齐读“预习提示”第一段,然后抢答(5分):从内容、结
3、构、语言三方面看,应重点学本文的什么?在哪儿能体现出来?(学生抢答,教师板书并与学生共评分。)(内容: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结构:注意木文的说明层次;语言:怎样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4、“预习提示”第二段有6个词语,老师再给大家补充6个词语(刨刮、沙砾、摊去、地壳、沉淀、楔形文字)。男女生先商量,然后分別选一名代表必答其中一组屮的6个词语。(本题6分)(男女生读,大家评分。)课下大家把这12个词语写在作业本上并且注音解释一下,好不好?三、整体感知课文,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12分钟)①抢答(2分):看是男生组还是女生组最先标出全文的段号并回答出共几段
4、?(共31段)②抢答(2分):看是男生还是女生组最先找出全文的独句段,共几段并分别回答出?(共9段:1、5、7、11、13、18、22、24、27)③抢答(4分):具体分析某一独句段与上下文的关系是怎样的?(答对一段加1分,最多4分。不能重复回答。)(教师提示:承上?启下?承上启下?怎么承上怎么启下的?)①必答(5分):大家快速阅读课文,女生思考“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这个问题?男生思考“岩石除了记录时间外,还保存了哪些历史痕迹”的问题?大家可以下位讨论,商量。(教师帮助女生概括,因为这部分是文章的难点。)小组讨论、商量概括文章内容后,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女生:每一厘
5、米厚的岩石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岩石的破坏和新生;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等。男生:看到了地壳的活动;说明了气候的变化;记录了古生物的状况;留下了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四、在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说明层次。(13分钟)①抢答(4分):刚才找出的9个独句段,哪些有助于我们理出女生和男生思考讨论的“岩石怎样记录时间的”部分和“岩石还保存了哪些历史痕迹”的部分?并说说这两部分的起止。(5段和22段;5——21;22——29o)②抢答(2分):现在谁知道全文可以分为儿个部分?简说理由(1—4/
6、5----21/22—29/30—31)③分出了全文的四大部分,并不是说我们就完全理清了文章的说明层次,我们只有理清了第二大部分和第三大部分的层次,我们才算是理清了全文的层次。下血的问题是必答题:男生负责理清第二部分的层次(15分)(教师巡回、帮助男生梳理,因为这部分的层次关系较为复杂。),女生负责理清第三部分的层次。(10分)要求:用段号表示出自己组那一部分的段与段的层次关系示意图,可以下位讨论,出来结果后,将层次关系示意图板书到黑板上(同组下面的同学可以随时到黑板上修改)。小组代表发言回答时,要讲解层次关系示意图的含义。然后师生评议。附:第二部分层次关系:(5)
7、(
8、6)
9、
10、
11、⑺
12、
13、
14、
15、
16、(8)
17、
18、
19、
20、
21、
22、(9)
23、
24、
25、
26、
27、
28、1(10)(11)(12)(13)(14)1
29、
30、1(15)(16)(17)(18)1
31、(19)(20)(21)II总I—(分)一一总-丨II1111(分)总TIH卜-现象一HUM—结果总T丨丨丨丨丨I分第三部分层次关系:(22)
32、(23)
33、
34、
35、(24)
36、
37、(25)
38、
39、(26)(27)(28)
40、
41、(29)分分五、分析体会文章语言:生动有趣。(8分钟)这篇课文篇幅尽管很长,可由于层次清楚,顺序合理,我们还是能尽快熟悉内容;课文尽管有点深奥,可我们学习起来并不感到枯燥乏味和难懂,相反感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