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披文入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谈“披文入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ID:42020838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6

谈“披文入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_第1页
谈“披文入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_第2页
谈“披文入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_第3页
谈“披文入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_第4页
资源描述:

《谈“披文入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披文入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东海县安峰中学沈春明这几日一直在读刘熙载的《艺概》,书屮捉出的“诗品出于人品”的观点一直让我如呢在喉,食难下咽,睡难安寝。刘氏提出“论词莫先于品”(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他这里所说的“品”,是指作品中所表现岀来的人品。在他看来,诗品是由人品

2、伯来,诗品是人品的外现,诗品就是诗屮的人品,所以他把以人品论诗看作是艺术鉴赏中的首要的、第一位的标准。他指出“看诗Z法”在于“诵其诗贵知其人”,正如杜诗“冇混茫之人,而后有混茫Z诗”,从人品诗品统一的观点做出美学鉴定。并但说,因为作品内容表现的隐晦曲折,不能直接明显地表现作者的人品时,“

3、知人论世者,自能得诸言外。。。。。。”两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孟子捉出“知人论世”的观点,用以传承人类文明:所谓文如其人,考察作者的身世、经历、性格、志趣以及创作动机,联系作品考察作者所生活的社会环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对我们后人实在是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的。然而,我认为这种方法在语文教学上尤其是在屮小学语文教学屮实在是冇一定的局限性的:如果过分的依赖丁这些背景资料,一旦我们不能或者没有条件占有这些资料,我们是否述能准确地把握作品所蕴涵的情感内容,还能正确的解读文本?此外就是,文学作品就是文学作品,你不能把它当作丿力史或者政治来看,正如王国维所说:“词人观物,须用词人

4、Z眼,不可用政治家之眼。”这是对作者的要求,但我看也不妨视作对读者的要求,即不以政治家的眼光评词,而是以纯文学的眼光评词。否则,把文学研究成了政治,像毛泽东评《水浒》说的:《水浒》好就好在投降。完全忽视其艺术价值,彻底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那就与我们的初衷相悖逆了。所以依王国维所言,“政治家Z眼”成了文学的最大敌人。初中时,我对周作人极为反感,认为他是“汉奸”、“H本鬼子的走狗”,英人如是,那么其文必定也无足取Z处。到高小,经老师推荐,0开始读他的散文,述真读不出“汉奸”的气味来,那分明是一个与世无争的隐逸者的形彖!我那时真是茫然了。还冇,宋高宗赵构是一个奴颜事敌

5、的皇帝,竟写下了一首气势雄浑、力吞山河的诗,诗云:“屹然天立镇中流,弹压东南二百洲。狂虏来临须破胆,何劳平地战覩养!”端的是气焰高涨,视敌寇如草芥也。谁会想到这首诗会出自这样一个皇帝之手?说是被他杀害的岳飞写的还差不多。我想知道作者之后,你定是会哑然失笑吧。可你难道还能去说这首诗反映的是宋高宗奴颜事敌的思想感情?那样的话也太说不过去了吧。文学作品表达的人多是我们现实中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你在文学创作活动中非要对号入座,以人品來套文品、文风,岂不贻笑大方?中国人论艺,向來注重人品,殊不知,文如其人固是应有的现象,文不如其人却也应该是题中之义。谁能说我们的敌人就没有艺术

6、细胞?汉奸就没有感受美的需要?坏人就不会品味生活?这样看來,不仅仅是中学语文教学,即便是在大的文学活动中,“诵其诗,读其文”光靠“知其人”有时也是有失偏颇的。俞平伯先生在这方面说过几句非常有道理的话,可惜一宜没有人注意:“盖生活者,不过平凡之境,文章者,必须美妙之情也。以如彼美妙之章,述如此平凡之生活,其间不得不有相当之距离者,势也。遇此等空白,欲以考证填之,事属其难。……”这说的不正是耍我们把文学作品当作文学作品来解读,而不能把她当成现实來看么?按俞先生讲的來看,恐怕即使知其人也未必就能读懂人家的作品,正与你看一个人的外表不能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一-样,看李逵长得粗

7、豪,性格也是豪放粗鲁,于是也就得出结论:长得粗豪的人性格必也是粗鲁。这样定然要闹出笑话來。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里提出了文学的另i种解读途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指出要从作品自身去解读和考察,即“披文以入情”。“披文以入情”就是通过文章自身去体悟情感,与“知人论世”是两种完全相反的解读方向。《知音》篇列举了著名的“六观“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提出从作品体制风格,章句安排,承继

8、创新,表现手法,运用事类乃至于声律音韵等各个外观形式来探索情理,以文本的语言形式为中介和诱导,通过感知,引发想象,來把作品所描绘的境界加以具体化、立体化,形象化,最终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艺术形象,从而把握作者写作的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没有任何观生平、观吋代之举,完全不提“知人论世”的观点,不过却正和我们今天提出的重视文本的观点相符!这样,我从你说的话中推断你想干什么,想表达什么,必能即使不中亦不远矣。文本者,即文学之本身。我们今天提岀这个名词,正是耍人们立足于文学本身去探究作品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这个探究过程,是一个感悟、印

9、证和提高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