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预算(三)

国家预算(三)

ID:42018674

大小:500.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9-06

国家预算(三)_第1页
国家预算(三)_第2页
国家预算(三)_第3页
国家预算(三)_第4页
国家预算(三)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家预算(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节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一、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是国家在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预算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责职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和原则(一)实质是正确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在财政资金上的集权与分权,在财政管理权限上的集权与分权的相互关系。(二)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基本原则(1)理由实现中央的宏观调控职能和国家重点投资的需要;有利于地方因地制宜地安排支出和保征财政收支平衡。(2)统一领导A.统一财政方针政策;B.统一财政计划;C.统一财政制度。(3

2、)分级管理A.对本级预算有统筹安排和调剂使用权;B.对本级的机动财力有支配使用权;C.有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实施办法权。2.与国家政权结构和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原则;3.财权与事权统一、权责结合的原则。三、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一)确定国家预算级次及职能范围(二)划分各级预算收支遵循原则1.统筹兼顾原则;2.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原则;3.收支挂钩,责权利相结合原则。(三)预算管理权限划分1.预算编制过程2.预算审查和批准3.预算执行(四)确定地方机动财力1.地方预算预备费;2.地方预算执行中的超(增

3、)收分成和支出结余;3.地方财政掌握的预算外资金;4.民族自治地区优惠措施(1)地方预备费高于一般地区;(2)中央预算每年设置一笔专款作为民族地区补助;(3)按正常性地方预算数另加5%的机动金;(4)超(增)收全部归民族自治地区。四、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演变(一)统收统支制(1949—1950)(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1951—1979)1.分类分成(1951—1958)财政收入分为固定收入、固定比例分成收入、调剂分成收入。2.总额分成(1959—1970)总额分成,就是把地方组织的全部收入(不

4、再区分固定收入和各种分成收入),按照收入总额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分成。3.收支包干(1971—1973)收支包干:“定收定支,收支包干,保证上缴(或差额补助),结余留用,一年一定”的体制。4.增收分成、收支挂钩增收分成是指地方财政收入实际增长部分,按核定增收分成比例,实行中央和地方的分成;收支挂钩根据地方财政支出占地方组织的财政收入的比例,核定收支挂钩比例。(三)收支的分级包干体制(1980——1993)1.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俗称“分灶吃饭”体制其内容是:(1)按照经济管理体制的隶属关系,划分中央

5、和地方财政收支的范围;收入分为固定收入,固定比例分成收入和调剂收入(2)地方预算收支包干基数,按照划分收支的范围,以1979年预算执行数为基础,经过适当调整后计算确定;地方预算支出依次用地方的固定收入,固定比例分成收入抵补,有余者按一定比例上缴中央财政,不足的由调剂收入弥补;仍不足则由中央定额补助。(3)地方的上缴比例,调剂收入分成比例和定额补助数核定后,原则上五年不变(4)地方每年的各项支出,均由各地根据情况统筹安排,中央部门不再下达支出指标。2.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其主要内容:(1)收

6、入划分,原则上按(第二步利改税的)税种划分各级预算收入;收入分为中央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2)支出划分,基本上维持原体制格局(3)收支包干基数以1983年决算数为基础,稍加调整后确定分成办法是,凡地方固定收入>支出,定额上缴中央,地方固定收入<支出的,从共享收入中确定一个比例留给地方,还不足的由中央定额补助(4)收入分成比例或上解,补助的数额确定后,一定五年不变.地方多收可以多支,少收就要少支,自求平衡.(四)分税制体制(1994)五、分税制(一)分税制概念、类型与特征1.

7、概念是指在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各方事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一种预算管理体制。2.类型(1)分税种式完全型:中央税、地方税不完全型: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2)分权式税制立法、税收征管、税收收入使用中央、地方(3)附加型主税上附加地方税。3.分税制特点(1)各级政府的事权划分清晰;(2)中央与地方各有其税收来源和管理权限;(3)中央与地方各有一套独立的税务机构;(4)均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协调制度,即转移支付制度。(二)分税制的具体内容1.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划分中央财政:国家安全、外交

8、和中央机关运转所需经费;经济调控所需支出;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地方财政: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及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支出。中央支出地方支出1.国防费1.地方行政管理费2.武警经费2.公检法支出3.外交和援外支出3.部分武警经费4.中央级行政管理费4.民兵事业费5.中央统管的基本建设投资5.地方统筹的基本建设投资6.中央直属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试制费6.地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试制费7.地质勘探费7.支农支出8.中央财政安排的支农支出8.城乡维护建设费9.中央负担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