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015811
大小:6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06
《合理吸取儒家和谐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TYChangjiUniversity合理吸取儒家和谐思想系院化学与应用化学系专业化学工程学号姓名于永儒家文化以“和为贵”、“天人合一”等和谐思想,重视以人为本,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设想建立一个安定有序、公平和谐的理想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屮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战略举措。“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有着深远的文化丿力史。在先秦儒家伦理观屮,冇着大量丰富的关于“和谐”的思想。充分吸收占代儒家伦理思想精髓,对于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巨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梳理了先秦儒家“
2、和谐”伦理中天人和谐、人际和谐、个人自身身心和谐的思想,简要论述了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关键词;儒家文化;和谐思想;儒家生态伦理;人际和谐现阶段中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正义、发展、公平为特点,包含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诸方面和谐的社会。这种和谐社会既有人类社会理想的共性,也应该有中华民族的特性。只有把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在中国场史文化和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Z上,才不至于使和谐社会失去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3、,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文化资源。“和谐”是屮国古代儒家文化伦理思想的主要范畴,更是屮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宝贵遗产。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贵史料的儒家伦理思想中,不论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方而,亦或是个人修行、人际交往的角度,茯至是统治阶级的统治意志里,无不渗透了“和谐”的思想。中国文化是以农耕为基础的文化。在农耕文化的初期阶段,“天”或者说自然的力量对于人类是有重大影响的。因此,认识自然,认识“天”,与“天吋”保持一致,对于人类的生活来说就是至关重要的了。应该说,古代中国人民对于天和自然的崇
4、拜,对于丿力法的较早的科学认识,都是与农业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农耕生产只冇与自然相适应、与四时合序、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才可能有好的收获。这样一种生产实践,极犬影响中国的伦理道德观念。因此,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势必出现大量的“天人合”、“冋归自然”、“天人协调”的观点。1•儒家文化1・1儒家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被表述为“天人关系”,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当然,在儒家思想中,“天”包括了“自然Z天”、“社会之天”、“伦理Z天”、“人格Z天
5、”等多种含义,这里,我们主要从“自然Z天”入手,來探讨儒家关于人和自然和谐的观点。在“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⑷这段话屮,儒家肯定了“天”是包括四吋运行、万物生长的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万物本源。儒家重“生命”而倡“仁”,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热爱生命。《孟子•尽心上》冇“君子Z于物也,爱乙而弗仁;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朱熹在《孟了集注》中对“爱”、“物”两字做了解释:“爱”:取之冇吋,用之有节;“物”:谓禽兽、草木。显然,“亲
6、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恰是生态道德和人际道德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的体现。1・2儒家强调按自然规律,“取物以时”、“取物有节”《论语•述而》中有“钓而不网,弋而不射宿。”即钓鱼不要用网截住水流一网打尽,打猎射鸟时不耍射鸟巢。这就是古代朴素的“取物不尽”、对动植物永续利用的生态道德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孟了•梁惠王上》也讲到了“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灣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町胜用也。”即强调了取物以时,按自然规律办事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1・3儒家认为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7、,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上要开源节流并重“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Z饥,寒暑不能使Z疾,袄(妖)怪不能使Z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Z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Z全;倍(背)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Z吉。”[2】苟子认为,人们抓住农业这个根本,并厉行节俭,天下就不能使之贫困;冇充分的养生资源,按季节进行农事,天下就不能使人遭到祸害。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发展农业是根本的。但同时必须看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因而要厉行节俭。这样才能在
8、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又不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才能形成持续的发展。可贵之处是,荀子看到了人是从自然分化出来的,但乂有不同于自然的特点,表现在能参(人能适应天时,顺应地利,参与自然界的变化)、能群(人能过群体生活,为社会进步有目的地生产,制定规章等)。因而,人在□然面前不全是无能为力的。如看不到人的能动作用,只求自然的恩赐,是不符合人类实际情况的。这种思想在自然的平衡保护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致的,它在发展的同吋做到了保护自然与节约,是建立在人的理性的基础上的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