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005957
大小:110.53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06
《高中语文教学资料汇编怀天经智老因访之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役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⑶,北栅儒先只固穷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斃试春风⑸。【注释】⑴天经:姓叶,名徳。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⑵苕溪:河名,源出浙江省天目山,流经余杭、杭州、湖州等地,进入太湖。⑶西庵:智老所居。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禅伯:形容智老精于禅学。⑷北栅:天经所居。亦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儒先:形容天经精于儒学。固穷:安于穷困,语出《论逬•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⑸纶山鹤蹩:是六朝以來名士喜爱的
2、穿戴,这里比喻诗人是雅人。纶
3、卩,用丝带做成的头巾。鹤蹩,用鸟羽做成的外衣。⑵【翻译】今年二月早春吋节,冰雪都开始融化了,寒冬吋节沉唾了己久的苕溪,夹带看儿丝绿色,潺潺涓涓,向东流去。我寓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杏花时节,伴随看窗外稀稀落落的雨声,我时常探听远方好友的音讯。西庵所居住的智老精于禅学,但病魔缠身;北栅所居住的天经精于儒学,乂安于穷困。我忽然想念他们,于是就荡舟寻访这二位老友。在春风的吹拂F,我头戴纶巾,身披鹤啓,是何等的风流俊逸!【鉴赏】公元1136年(宋高宗绍兴六年)旧历二月,陈与义寓居苕溪畔的青镇,怀念对岸的两位朋友天
4、经和智老,因而写下这首诗。作品的开篇写吋间变化,一夜之间,春水已涨,尽向东流,顿生怀友、访友之意。但笔意至此,先出一折,从自己写起。安于贫贱,甘于淡泊,在吟诗作赋的生涯中,看到杏花春雨乂送来一个春天,心中充满了顺适之感。自己如此,友人也是一样。所以下而写到禅伯之多病,儒先之固穷。实则写己即写友,写友即写己,二者交相为用,互为生发,以见出心灵的和契,见出溪涨思友的心理依据。有了前而的铺垫,末二句就顺理成章地踏上了访友的路途。至于见到友人后的情形,却全都忽略了,留给读者自己去想像。但作者另有一诗题为《与智老天经夜坐》:“残年不复徙他邦,长与两禅同
5、夜虹。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天窗。”其中对雨枚谈禅的描写,正可与此诗互相补充。“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是陈与义的名句,曾经得到宋高宗的激赏。这一联写诗人观赏杏花,以诗自娱,以自然清新的笔触农现了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却并未道出诗人是喜是悲,是苦是乐,给读者留下了想彖空间。就对仗來说,此联除了"里”、"中”夕卜,其余都不算工对,但也正因为如此,反映了作者在古典诗歌的对仗艺术上所作的探索,因而曾被魏庆之的《诗人玉屑》列为"宋朝警句”。左旦在《瀛李律髓》卷二十六中对此作了分析:'‘以客子对杏花,以雨声对诗卷,一•我一物,一景一情,变化至
6、此。乃老杜'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MS'身事岂能遂,兰花乂己开',翻窠换臼,至简斋而益奇也。”对仗要求和谐工稳,是六朝以來的总体趋势;但至唐代发展到极致以后,一些有创造性的诗人如杜甫、韩愈筹乂致力于打破己成模式化的対仗方式,力图求新求变,突破这种工稳,以求得在不平衡中的平衡。到了宋人手里,就更是有意识地忽略字而上的工稳,而務重于两句之间的内在联系。陈与义的这一联,上句写客中吟咏送日的宁静、淡泊,下联写一个清丽的境界,从而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至于两句之间在字而上是否的对,倒没有特别注意。从这个角度看,这联诗也反映了宋人对唐诗的发展。⑷琅哪溪
7、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1]【注释】①琅珈溪:在今安徽滁州琅珈山。②槎(chd):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⑴【简析】这首《琅珈溪》诗是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的作品。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公元1045年(北宋庆历五年),欧阳修來到滁州,对琅珈山上的佳丽景点,非常欣赏并有品评,写下了组诗《琅瑯山六题》,题咏六处胜最:归云洞、庶子泉、琅珈溪、石屏路、班春亭、惠觉方丈。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琅珈山最早在唐代被开发,即“凿石引泉,酬其流以为溪。”这条溪被命名为“琅珈溪”,可谓是“自有此山,
8、便有此泉,不浚不刊,儿万斯年”(唐独孤及《琅珈溪述》)。琅珈山历史上亦有“溪山”之称。此诗开头两句描绘了琅珈溪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而,并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丽的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杲,反映了琅珈溪杲色之美以及作者对此美景的喜爱。结尾两句从溪水飘流落花來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有喑示美景更在深山幽境之意。这两句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彖,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以实喻虚,充分引发了读者的想象。⑵【简析】琅瑯溪在琅珈山中。这首诗写于作者担任滁州太守期间。首句点题并暗示了吋令己是春日,故
9、雪融水涨。接下來点明诗中的主人公(亦可理解为作者自己)是喜欢游山玩水的雅士。故看了这边的风最还要看那边的风景,这样小桥就成了两边的中介。当然临溪观水木身就是很美的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