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005405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6
《送课《切错的苹果》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质疑激趣1.板书课题:切错的苹果。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平时都喜欢吃什么水果呀?吃苹果时你们都是怎么吃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切苹果”有关,题口就叫《切错的苹果》,请同学们齐读课题。2•老师知道你们在课前已经做好了预习,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大意,老师想检测一下你们的生字词,可以吗?请你读出大屏幕上出现的词语(指名读、全班齐读)师:生字词掌握得不错,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请同学们快速把语文书打开翻到第69页,听老师來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看准字形。3.你们想自己读一读课文吗?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
2、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学文探索,朗读感悟师: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交待了事情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哪个自然段写的是事情的原因。(第1自然段)生:(课文的1自然段写的是儿子要切苹果的原因)师:谁愿意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一段讲了什么?(板书:儿子:显示显示)师:这段中有一个叠词,谁发现了?生:显示显示师:这是什么形式的词语?生:ABAB师:''显示显示”一词能不能换个词来说?生:(展示展示、炫耀炫耀)师:从这个词中可以看出儿子怎么样?请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生:(骄傲、自豪、得意洋洋)用这种语气读文。指读。师:儿子在切苹果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谁来读第二自
3、然段(指名读)儿子在切苹果前做了一系列的动作,请你用笔圈画出动词(打开、拿出、取出)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儿子对待切苹果这件事很认真。师:儿子对爸爸说?你们来读生:"爸爸,我要让您看看里头藏着什么。”师:当儿了请爸爸看看苹果里面有什么时,请你找出爸爸说的话读一读,然后说说你从爸爸的话中读懂了什么?生:(爸爸认为苹果里只有我们熟知的苹果核,不会有其他意想不到的东西,我们从“知道”一词中感受到爸爸没有任何的惊奇和喜悦之感。)三、出示练习,补充提示语师:爸爸没有任何的惊奇,接下来儿子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第4自然段。指读课文师:在这段对话中作者用到了这样一个词:习惯。师:
4、谁知道“习惯”是什么意思?生:习惯指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师: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做事习惯等,比如老师习惯早睡早起。那么你都有哪些习惯呢?谁能用“习惯”说一句话。师:通常情况下,我们切苹果的习惯方法是什么?用文屮的句子回答。请同学们在文屮找…找描写儿子切苹果的语句用直线画出来。(他说着把苹果一切两半。而他呢,却是把苹果横着放,拦腰切下去。)(板书:横着拦腰)师:切完之后出现了什么图案?生:里头有颗星星呢。当我看到这种结果,请同学们看课文的第5自然段。(当堂实物演示:理解句中的"横切面”、“清晰”等词语。)师:你们想不想看看苹果里藏的五角星?生:想师:老师带来了两
5、个苹果,下面我要切了,瞪大眼睛看哦。师先用常规方法竖着切。师:哪有五角星啊,没有五角星啊,小男孩是骗人的。生:不对,应该横着切。师:那怎么切?用书上的话告诉我好吗?生:把苹果横着放,拦腰切下去。师:你们想看么?生:想师:看这是什么?生:五角星。师:从哪看是完整的五角星?用课文中的话回答。生:从横切面看。师:哪是横切面?师:指出横切面给同学们看。生指出苹果的横切面。(3)用“清晰”一词造句。师:五角星看的清楚么?生:清楚。师:课文里用到了一个词,谁找到了?生:清晰。师:谁知道“清晰”是什么意思?生:清楚。师:说对了,清晰的意思就是清楚明晰。师:那谁能用清晰说一句话?师:当儿子看到五
6、角星后会有怎样的表情?(兴奋、开心)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情读读儿子说的这句话“爸爸,看啊,里头有颗星星呢。”师:那爸爸看到了清晰的五角星后又是怎么想的呢?谁来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师:通过儿子的横着拦腰切苹果,爸爸真的发现了藏在苹果核里的五角星(板书:父亲发现五角星)师:这时,爸爸有什么感慨呢?(在爸爸的一生他不知吃了多少苹果,但这样的图案却从没发现。)师:“这深藏其中、不为人知的东西”指的是什么东西?生:(苹果里的五角星)师:这一层肯定了苹果里的“五角星”魅力很大。那么为什么要用上“竞”字呢?请联系上下文想想。生:表示出乎意料。师:说对了,表示出乎意料,没有想到。师:那“魅力”指的
7、是什么呢?生:指吸引人的力量,课文中的力量就是创新精神。师:苹果里隐藏着“五角星”的这个秘密传到幼儿园,再传给“我”,“我”乂传给更多的人,证明它有很大的魅力。(板书:魅力无穷)师:说说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我们要具有创新的勇气和精神。板书:切错的苹果儿子:显示显示横着拦腰父亲:发现五加星魅力无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