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84792
大小:7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5
《《数控编程专用周》模块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数控编程专用周》模块教学大纲教育层次:专科层次、学制三年课程模块号:D6C216A课程模块教学周数:1周学分数:1分制订或修订执笔人:曹旺萍完成日期:2004/8/31审核小组意见:审核日期:课程模块审批通过文件号:第4次修订:2005/02/18签发人:签发日期:有效期至2007年07月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数控编程专用周(1周)》是近机类专业的重耍的综合性实践教学课程。是对学生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实施能力、数控编程及加工调整能力的综合评价。2.课程任务本项目在“机械设计基础训练”的基础上,结合本阶段己学课程及其它相关教学内容,通过工艺工装设计、数控程序编制、三维造型设计
2、及自动编程加工、数控加工调试及数控机床操作等方面,使学生具备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能力。二、先修课程模块1.先修课程模块名称《数控编程》、《现代机床设备》、《数控加工工艺》2.先修课程模块编号D1C211A,D1C219A,D1C230A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CADCAM软件三维造型设计及自动编程加工;2)掌握宏程序的编程及参数设置;3)掌握数控加工调试及数控机床操作。2.能力目标1)具备CADCAM软件三维造型设计及自动编程加工的能力;2)具备宏程序的编程及参数设置的能力;3)具备数控加工调试及数控机床操作等能力;4)具备独立撰写实训报告等的基本能力。四、教学内容及要求1、CA
3、D'CAM软件造型、自动编程及模拟1)完成给定的图纸零件1的造型、自动编程及模拟;要求:完成线框造型、曲面造型、曲面编辑等。采用两种加工方式来进行自动编程及模拟。掌握刀具参数、切削参数、各种加工方式的参数的修改。2)完成给定的图纸零件2的造型、口动编程及模拟;要求:完成线框造型、曲而造型、曲而编辑、NC1文件的编辑等。釆用两种加工方式来进行自动编程及模拟。掌握刀具参数、切削参数、各种加工方式的参数的修改。2)自行设计一个三维造型。要求:选择具有需用三轴联动数控加工曲面的零件。采用合适的加工方法来加工,粗精加工分开。2、数控机床操作完成零件:二个二维零件的加工。1)凸轮零件;具休要求:a编制
4、数控加工程序三套,其中一套不采用刀具半径补偿,一套采用左偏刀具半径补偿,一套采用右偏刀具半径补偿;b掌握铳刀的拆装,刀柄的拆装;c掌握设置刀具半径补偿参数;d掌握夹具的选择、工件的安装;e掌握工件圆心、方料顶点的找正;f掌握用G54-G59设立加工坐标系;g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及操作.2)宏程序钻孔循环零件。具休要求:a掌握设置宏程序参数;其余要求同凸轮零件;二个三维零件的加工。1)零件1或2曲面造型;具体要求:a通过NCEDIT软件,通过RS232串口将程序输入机床并作修改;其余要求同凸轮零件;2)自行设计造型。具体要求:要求同上3、编写数控编程专用周说明书将所完成的内容整理成技术文件具体
5、要求:1)CADCAM软件造型、口动编程及模拟:包括造型图、简单步骤、口动编程参数设置等。2)数控机床操作包括程序、刀具半径补偿参数;宏参数设置说明、确定刀、夹、量具、G54-G59设立加工坐标系、程序的调试、数控机床的操作等。五、教学时间分配数控编程专用周(1周)实践教学项目及时间分配表序号课程内容时间分配(分钟)讲解■,"亠不氾训练其它合计1CADCAM软件造型、i动编程及模拟零件1的造型、自动编程及模拟446216零件2的造型、自动编程及模拟自行设计一个三维造型2数控机床操作凸轮零件2210216宏程序钻孔循环零件二个二维零件的加工3编写数控加工实训说明书CADCAM软件造型、
6、自动编程及模拟及数控机床操作444机动25测试2总计40英间应妥善分组分批,保证机床和计算机的使用要求。六、学习评价1、学习评价1)出勤2)书面测试3)操作测试数控编程专用周(1周)评分结构表序号项目成绩比例(%)成绩(%)1出勤及纪律201002CADCAM软件造型、口动编程及模拟303数控加工调试及数控机床操作404编写数控编程专用周说明书10测评结果原则上采用等级制,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七、建议选用教材或讲义及教学参考资料《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机械工业出版社顾京主编八、本课程所需仪器、设备清单和消耗所需费用及承担者数控编程专用周(1周)仪器、设备清单序号名称规格/型
7、号数量/人价格(元)承担者备注1计算机486微机1台5000锡职院2数控铳床XK50321台/6人40万锡职院3数控铳床XK76401台/6人60万锡职院4有机玻璃每班500锡职院合计九、教学法建议1)侧重于实际应用较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2)侧重于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3)注重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其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