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12单元第23讲课时规范提升

必修3第12单元第23讲课时规范提升

ID:41972632

大小:6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5

必修3第12单元第23讲课时规范提升_第1页
必修3第12单元第23讲课时规范提升_第2页
必修3第12单元第23讲课时规范提升_第3页
必修3第12单元第23讲课时规范提升_第4页
必修3第12单元第23讲课时规范提升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3第12单元第23讲课时规范提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人皆有不忍人Z心。先王有不忍人Z心,斯有不忍人Z政矣。以不忍人Z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上。”这一观点属于()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解析:材料意思是: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材料反映的是儒「家仁政主张,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2.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

2、,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I'可不同的态度,是基于()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解析:结合儒学主张,可知儒家思想也能起到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故A项错误;主张国家统一是法家的思想,但从材料中“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可知诸侯国采取法家思想是为了变法图强,没有体现要求国家统一的内容,故B项错误;结合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兴起,诸侯争霸的政治军事形势,可知法家的加强君主权力、变法革新、实现统一等主张更适合当时的时代要求,是导致题干变化的原因,故C项正确;建立和谐社会是

3、儒家的主张,不是导致官方采取法家思想的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C3.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吋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解析:由材料中信息可知,该题干反映的是为人处世的宗旨。A项是墨家思想;B、C、D三项都是儒家思想,但C项是儒家思想中的三纲五常思想,D项是宋明理学的思想主张,不属于为人处世方面;故B项正确。答案:B1.古人有云:治国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该思想的渊源可追溯到()A.儒家的“为政以德”思想B.道家的“无为而治”思

4、想C.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D.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解析:题干材料中“治大国如烹小鲜”意为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不能过多搅动,多搅则易烂,即治大国当无为而治,该思想观点由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提出,故B项正确。答案:B2.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说:“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以上言论表明荀子()A.全面解释传统儒家礼治思想B.继承发展传统儒家礼治思想C.己经形成君主专制的思想D.背离传统儒家礼治思想解析:传统儒家注重“礼治”思想,材料中明显是对传统儒学思想进行了改造,故A项错误;材料中“隆礼至法

5、则国有常”的信息说明荀子强调“礼法并用”,继承了传统儒家中“礼”思想,故B项正确;君主专制的思想属于法家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该信息,故C项错误;荀子思想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继承和发展,不是背离,故D项错误。答案:B3.某思想家认为:“亲以厚爱关子于安利而不听,君以无爱利求民之死力而令行。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故母厚爱处,子多败,推爱也;父薄爱教笞,子多善,用严也。”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的治国理念是()A.无为而治B.礼法并用C.礼乐仁政D.严刑峻法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明君懂得这些,所以不培泰仁爱之心而加强威严之势。道家主

6、张无为而治,而材料主张“有为”,故A项错误;儒家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材料只强调“法”的作用,故B项错误;儒家孟子主张礼乐仁政,与材料强调严刑峻法不同,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法家主张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故D项正确。答案:D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解析: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表述错误,故A项错误;法家学说经过董

7、仲舒改造,故B项错误;西汉初年儒家思想并没有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材料中未体现''民本”思想,故C项错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故D项正确。答案:D1.在古代史籍屮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A.霾是灾难的象征B.君权神授C.天人感应D.自然规律解析:根据“'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可知他将“天”与“人事”结合,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