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71003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5
《9上历史期中考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期中考试卷(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括号中)1.目前西方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 )A.非洲南方古猿 B.非洲早期猿人 C.中国南方古猿 D.中国元谋人2.一位游客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听讲解员指着一历史文物说:“石柱上的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看到的文物应出自( )A.两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3.在古代社会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的国家
2、是(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中国 D.古代巴比伦4.在公元2世纪左右,这个欧洲国家繁盛开放,以致中国的丝织品可以经丝绸之路转运到这里,而他的城市也可以与当时世界上规模很大的中国汉朝长安城相媲美。世界各国商贾都可云集于此。这个古老的欧洲国家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廷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5.某班开展了一次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原因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有四个小组分别确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准确的是( )A.保守狭隘导致帝国衰落 B.信仰差异导致帝国衰落C.民族融合导致帝国衰落 D.种族矛盾导致
3、帝国衰落6.公元前4世纪,他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人们对他评价不已:“伟大的军事家”、“英明的领袖”、“好战的将领”、“贪婪的侵略者”、“文化的爱好者”等,你认为这个人是( )A.凯撒 B.屋大维 C.伯利克里 D.亚历山大7.描写了人与命运的抗争,表达了人虽然无法摆脱命运的力量,但是在命运之前可以为自己争得尊严的思想的古希腊文学作品是( )A.《荷马史诗》 B.《俄狄浦斯王》 C.《神曲》 D.《天方夜谭》8.“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语)这里
4、的“她”是指( ) A.斯巴达 B.雅典 C.罗马帝国 D.西罗马帝国9.现代奥运会比赛最后一个项目──马拉松长跑,源自于(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腊 D.古代巴比伦10.“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的局面出现在( )A.查理马特改革之前 B.查理马特改革之后 C.大化改新之前 D.大化改新之后11.843年,查理帝国分裂成三个国家是:①法兰西②英吉利③德意志④意大利(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12.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比中国晚了近1000年。西欧奴隶制终结是以下列哪一
5、事件为标志的( )A.罗马奴隶制共和国的建立 B.罗马帝国的分裂C.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D.东罗马帝国的灭亡13.创造“0,1……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是( )A.阿拉伯人 B.古埃及人 C.古印度人 D.古罗马人14.在以下国家中曾经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有:①阿拉伯帝国②拜占廷帝国③奥斯曼土耳其帝国④西罗马帝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5.13世纪晚期,意大利有一位旅行家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中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他是( )A.玄奘 B.利玛窦 C.鉴真 D.马可·波罗16.唐宋时期,
6、很多阿拉伯人来到中国,把伊斯兰教也传入了中国,元朝我国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 )A.满族 B.汉族 C.回族 D.维吾尔族17.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 )A.农民阶级 B.地主阶级 C.资产阶级 D.市民阶级18.西欧封建社会里拥有土地最多的是( )A.国王 B.立功的贵族 C.基督教会 D.割据一方的封建贵族19.[法新社巴格达(2003年)4月12日电]“英美联军占领巴格达后,混乱和抢劫现象越来越严重。11日下午巴格达考古博物馆遭到浩劫,大量研究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文物丢失。”历史上,巴格达有过
7、无比的辉煌,曾与中国唐代的长安城一起并列为东西亚两大繁华大都市。它当时所属的帝国是( )A.罗马帝国 B.拜占廷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20.要想了解中世纪阿拉伯世界的有关历史,可以参阅下列哪部书籍( )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 C.《大唐西域记》 D.《伯罗奔尼撒战争史》21.15~16世纪,以意大利为中心,在思想文化领域卷起了狂飙巨浪,冲击着几百年来的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思想解放。这一变革指的是(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开辟 D.采邑改革22.被
8、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是( )A.达·芬奇 B.伽利略 C.但丁 D.莎士比亚23.15世纪时,欧洲人十分渴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