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57900
大小:4.92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9-09-05
《《永年电大欢迎您》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永年电大欢迎您汤显祖第一节汤显祖的生平和思想汤显祖是明代最杰出的戏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巨星。其不朽名作《牡丹亭》则是文学遗产中的瑰宝。一、仕履和交游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晚年自号茧翁,江西临川人。他十四岁补诸生,二十一岁中举。自幼即有文名,为人正直,一生不肯依附权贵。万历五年(1577)参加会试,权相张居正想使其次子嗣修高中,网罗海内名士以张声势,令嗣修结纳汤显祖及其同乡沈懋学。汤显祖拒绝,落第而归。沈懋学受拉拢,得中状元,张嗣修为榜眼。万历八年,张居正之三子懋修又来结纳,仍遭拒
2、绝,这一科依然未中,而张懋修却中了状元。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张居正死后,他才考中进士。又因他不愿巴结权贵张四维和申时行等,被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五年后改任南京礼部主事。万历十九年(1591)因灾异下诏求谏,他写了有名的《论辅臣科臣疏》,弹劾内阁大学士申时行,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两年后,改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他在遂昌五年,颇多善政,曾在除夕遣囚度岁,在元宵纵囚观灯。但终因不附权贵而遭罢斥,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弃官回家,并于这年秋天由城郊迁居临川城内玉茗堂。此后他绝意仕进,隐居家中,从事写作。江西是泰州学派盛行的地区,汤显祖在少年时朗
3、就接受了王学左派的影响,他的老师罗汝芳是泰州学派王艮的三传弟子。他还崇拜被封建卫道者视为洪水猛兽的另一左派王学大师李贽。汤显祖弃官后的第二年,曾在临川会见他。当时“名振东南”的达观(即紫柏)禅师,以禅宗反对程朱理学,与汤显祖关系尤为密切,汤显祖尊他们为“一雄一杰”,认为“见以可上人(达观)之雄,听李百泉(贽)之杰,寻其吐属,如获美剑”(《答管东溟》)。李贽和达观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汤显祖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反抗和蔑视礼教,抨击权贵豪门、揭露腐败政治和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基础,同时也是他后期作品中出世思想的一个来源。二、创作和理论在文学思想上
4、,汤显祖与公安派反复古思潮相互呼应,指责前后“七子”作品“增减汉史唐诗字面处”,不过是“赝文尔”,提倡“自然灵气”。他与公安派袁宏道等人往来密切,却不肯结交当时声名颇大的王世贞及其弟王世懋,尽管他是王世懋的下属。他对于当时的一些不遵礼法的进步作家如徐渭、李贽等人的作品评价很高。明确提出文学创作先要“立意”的主张,把思想内容放在首位,反对剧坛上以沈璟为首的特别考究音律的吴江派。他认为。“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答吕姜山》)。当沈璟根据曲谱格律要求修改《牡丹亭》时,他愤慨他说:“波知曲意哉?予意
5、所在,不妨折断天下人嗓子。”汤显祖注意辞藻华丽,重视思想内容,在当时剧坛上形成以他为首的临川派,与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相对立。汤显祖的作品,有剧作《紫萧记》、《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五种。有诗文集《红泉逸草》(1575年汤二十五岁时刊刻)、《雍藻》(1576年编定,未刊,今佚)、《问棘邮草》(1579年编定);《玉茗堂文集》(汤生前即已刊行)、《玉茗堂集》(汤死后5年由韩敬编印)等。今人钱南扬、徐朔方把他的现存作品详加考订,合编为《汤显祖集》。他的《牡丹亭》有英、德、日三种文字的全译本。第二节汤显祖的戏曲创作《紫
6、箫记》和《紫钗记》汤显祖的五部传奇中,《紫箫记》是他早期的一部不成熟的作品,万历五至七年(1577—1579)写于临川,取材于唐蒋防传奇小说《霍小玉传》,但情节变动较大,共写了三十四出,未写完,仅为作者计划内容之半。剧本的主要情节,不过是相会、观灯、成婚、高中、出征、班师之类,缺乏社会性的矛盾冲突,情节发展缓慢而又平板,没有摆脱才子佳人情调。但词藻华美,宾白骈偶。作者的好友帅机评曰:“此案头之书,非场上之曲也。”《紫钗记》是《紫箫记》的改写,大体沿用《紫萧记》的情节,但骈文说白大为减少,平板的叙述也为曲折的关目所替代。情节更多地取自于小说《霍
7、小玉传》,只是把女主角的身分由妓女改为良家女子,经过坠钗,拾钗等关目使男女互通情愫,而不是像小说那样出于媒人的撮合。原小说中李益负心与小玉痴情的矛盾,改写成多情的霍小玉与专横的卢太尉之间的对立,而李益只是在两者之间游移不定。最后通过具有特殊势力的黄衫客的成全,二人才得以团圆。汤显祖在《题辞》中说:“霍小玉能做有情痴,黄衣客能做无名豪,余人微各有致。第如李生者,何足道哉!”剧本突出描写了霍小玉对爱情的执着和黄衫客成人之美的豪情,并给以由衷的歌颂。同时集中批判了卢太尉的卑鄙奸诈,认为这是真情的破坏者。对于李益,则善意地批判他的软弱和动摇,说明其原
8、因正在于情之不深、不坚,故妨碍了真情的正常发展。而这些都还不一定导致悲剧的结局,还可以通过侠风义举来加以解决。《紫钗记》表现了真情与邪恶之间的对立,《牡丹亭》则表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