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的艺术唐宋诗词美学品格论”心得范文26

“感性的艺术唐宋诗词美学品格论”心得范文26

ID:41947913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4

“感性的艺术唐宋诗词美学品格论”心得范文26_第1页
“感性的艺术唐宋诗词美学品格论”心得范文26_第2页
“感性的艺术唐宋诗词美学品格论”心得范文26_第3页
资源描述:

《“感性的艺术唐宋诗词美学品格论”心得范文2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唐宋词美学品格论人文经典报告商学院工管1405班20141804729赖清婷感受和知觉方面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再现,正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意象是“想象力重新建造出来的感性形象”。①在中国古代诗词作品中,意象是诗人词家审美意识的外化形式。从他们所爱使用的意象中,可窥见作品的内容、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如屈原作品屮的香草美人,杜甫诗中的老骥苍鹰,都能显示作品内容乃至诗人的品格。意象的捕捉由多种因素决定,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靠作者的艺术感觉。作为中国古代诗歌双壁中的唐宋词,许多词家就爱用意象来表情达意。翻开词史的重要篇章

2、,“倚楼凭栏”作为一种意象,亦作为词人的一种艺术感觉,大量岀现在唐宋词中。一考察词的历史,在词发展的早、中期,凡是词,都是合于音律而歌唱的「'词一般是长短句的可以歌唱的诗”。②从《诗经》开始,中国就有了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传统。有人认为,《诗经》同时是一部“乐经”。诗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风、雅、颂三类,既是按内容,乂是按音乐来分的。乂如“楚辞”,《九歌》木为神曲,《九章》也是以乐为名的,有人甚至认为,《离骚》或许即是楚国乐曲《劳商》的咅转。汉魏乐府更是入乐的歌词,与咅乐的关系更为密切:“鼓吹曲”是从匈奴传入的“北狄乐”

3、,“相和歌”是“街陌谣讴”。词是演唱的诗。唐宋词标志着中国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传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③在词的发端期,“词牌名”既是词的作品名,乂是曲调名。被知遇,只好在词中抒发自己的愤懑。如李纲的《六幺令》:“高楼谁设?依楼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全词吊古伤今,宣泄了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张孝祥的《水调歌头》写他“徒倚栏杆久,缺月挂帘钩”,进而在岳阳楼上倚楼凝思,联想到屈原,勾起自己的敬吊之情。胡世将《酹江月》一词的结尾处“栏杆拍遍,独对中天江刀!”是一种何等悲切的激情!卢祖皋《贺新郎》写道:“猛拍栏杆呼鸥鹭,道他年,我

4、亦垂纶手。飞过我,共尊酒。”吴渊《念奴娇》的激愤也是溢于言表:“栏杆捶碎,酒狂忠愤俱发!”还有辛弃疾的《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胡、卢、吴、辛等词人登楼倚栏,进而“拍”、“捶”栏杆,更是表达了一种激烈悲壮的愤懑激情。南唐中主李王景、后主李煜亡国前后的生活,与楼栏结下了不解之缘。二主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其词“以质不以量”,“能以少许,胜人多许”「哀伤身世,自诉衷曲”,⑤淋漓尽致。李王景的词,传下来的只有四首,其中就有两首写到楼栏:“手卷真珠上玉珠,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忧忧。”(《

5、摊破浣溪沙》)“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杆。”(《另一首《摊破浣溪沙》)两首词借思妇的秋思和春恨,融进他伤时悼乱的感慨,表达了词人对南唐王朝衰微的哀叹。李煜的词,质和量都超过了他的老子。其词前期反映南唐宫廷的享受牛活,风格柔靡,而他在南唐亡国后写的词,由于有切肤之痛,因而显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现岀了他“别是一家”的过人才华。由生活使然,在他的词作屮,顺理成章地大量写到楼栏:“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儿多愁,恰似一

6、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子规啼刀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临江仙》)“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望江南》)“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虞美人》)“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未切(《玉楼春》)“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无言独上高楼,月如钩。”(《相见欢》)从李煜的词作中,还能检索岀一些写到楼栏的佳句。李煜是一个最善于从楼栏处找到艺术感觉的词家。可否这样认为,倘没有楼栏作为依托,没有“倚楼凭栏”

7、作为意象,李煜词的质量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就是另一种情况了。李煜的词,“把历代诗歌言志述怀的传统引进词体,改变了温、柳以来词仅用应歌流为艳歌的倾向,恢复了词的抒情功能和发端于民间的抒情词的传统,这是李煜对词的发展的积极贡献。”⑥楼栏作为一种客观外物,倚楼凭栏作为一种极佳的意象,助了词人一-臂之力。与上述感壮志不酬之慨、哀国破家亡之怨相比,在唐宋时期以倚楼凭栏为题材的词作屮,大量的还是写离情别绪、闺怨愁思。唐前五代初词中大家冯延巳,是借楼栏写这类题材的高手。女口:“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绞

8、绡掩泪思量遍。”(《鹊桥仙》)从词的内容看,对亲人的怀思之情和悲苦哀伤,离开了楼上所见、离开了“凭栏”就不好表现了。《谒金门》中有“斗鸭栏杆遍倚”,极写一贵族女子的愁苦无法排遣之心情。冯延巳的另一首《鹊踏枝》写道:“泪眼倚楼频独语。”写出了思妇怀念游荡在外的丈夫的不尽哀怨。又如《喜迁莺》:“石城花雨倚江楼。波上木兰舟。”游子思乡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