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目标制定的常见缺憾与优化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阅读教学目标制定的常见缺憾与优化对策作者:周华章/冯善亮作者简介:周华章,江门市蓬江区教学研究室(广东江门529000);冯善亮,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35)o原文出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18年第20181/2中期第42-44,79页内容提要:列举一线教师制定阅读教学口标时存在的诸多缺憾比如忽略全局、随意设定、定位不当、表述欠妥、目标过多等,剖析其成因,并提出优化对策:认清目标价值,确立关键导向;着眼教材体系,选定核心目标;契合学情需要,确定增删目标;立足目标功能,规范表述用语。期刊名称:《
2、初中语文教与学》复印期号:2018年07期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目标/对策标题注释:【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项目“基于课程标准的初屮语文学教评一体化改革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YQJK301)o教学目标不仅直接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还在课后左右着如何评价教学效果,对于阅读教学意义重大。一线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制定往往呈现出种种缺憾,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一、阅读教学目标制定的常见缺憾及归因(—)忽略全局有些教师过于追求单篇课文的精雕细琢,缺乏单元整体意识,确定教学目
3、标时忽略了课文在单元甚至全册教材中所应发挥的作用。如,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明确指出:"本单元学习精读的方法。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位教师把本单元教读课文《说和做一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的教学目标设定为:①学习本文硏究的结构;②揣摩诗化的语言风格。此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文形式上的特点,但完全罔顾教材编者意图和七年级学生学情,缺乏长远的全局意识。按此目标实施教学,
4、将无法实现教材意图,影响单元整体教学效果。(二)随意设定未经深思熟虑就随意设定教学目标的情况主要有两种:L不分文体,目标设计泛化。由于缺乏"用教材教语文"的观念,缺少必要的文体意识,不少教师无论什么文体的课文,设定的教学目标都是类似的、笼统的,如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和情感、分析文本的写作手法、品味文本的语言等。2.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不一致。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常常为了应付检查而下载网上的资料,照搬他人的教学设计。由于考虑不周全,要么〃实际教的"与"想教的"大相径庭,预设的教学目标沦为摆设,要么课堂好像〃意
5、识流"似的零散混乱,根本不受教学目标指引。(三)定位不当教学目标定位不当常有两种表现:1.伪语文化。即没有把握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而将精力不恰当地耗费于一些无关的任务上。如教学《愚公移山》,组织学生讨论搬家还是移山更聪明;教学《杨修之死》,考究曹操杀死杨修的历史原因;教学《奇妙的克隆》,探究克隆人的未来等。黄厚江老师曾形象地称这种现象为"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2.脱离学情。要么目标过高,罔顾学段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漠视年级和学情特点,让初中生做高中生甚至大学生才应该做的事情。如教学《秋天的怀念》,研究史铁生"
6、向死而生"的人生哲学;教学《孔乙己》,拓展到鲁迅所批判的〃国民的劣根性"等。要么目标过低,让初中生完成小学生的任务,如将学习重点还放在掌握生字新词的音形义、划分段落、概括大意、复述课文等目标上。(四)表述欠妥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表述教学目标时,存在两种不妥当的现象[1]:L关键动词含糊。在表述教学后学生要能〃做什么"时,使用了意义含糊的关键动词。如〃懂得"〃理解"〃认识"〃掌握"〃体会"等。比如将《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目标表述为:①了解一些重要句子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学习抓住主要句子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②进一步提高
7、理解课文的能力。这种含糊不清的表述方式,会导致无法准确地评估教学效果。2.目标主体偏离。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因此,教学目标应当隐含着"学生能"这三个字,意指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能达到的结果。但实际上,多数教师在陈述教学目标时,最常用的句式是:〃通过……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使学生认识到……"这种"立足于教"的教师本位式表述,不利于落实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五)目标过多一些教师认为课文是文质兼美的教学范例,应当充分挖掘其教学价值,因此贪节课内设詈过多教学目标。如在一次市级公开课竞赛中,有位老师为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8、第三单元《老王》设定的教学目标竟达7个: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②揣摩重点语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③反复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④分析文章的重点语句,深入领会人物感情;⑤学习抓住细节,分析人物形象;⑥通过独立阅读,发表有独创性的见解;⑦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在说课环节,这位老师还美其名曰〃物尽其用"。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