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之小说

中国语文之小说

ID:41933158

大小:7.61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9-05

中国语文之小说_第1页
中国语文之小说_第2页
中国语文之小说_第3页
中国语文之小说_第4页
中国语文之小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语文之小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语文之小说中国语文之小说重点提示:小说的概念变迁小说的发展历程古典小说选讲现当代小说略讲一、小说概念的变迁历代的小说观念:先秦《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指琐屑之言;汉桓谭《新论》:“小说家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指寓言和异记。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第一次把一类作品标为小说,指的是杂传和野史。明胡应麟的说法接近了现代的定义:“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近代小说界革命:梁启超于1902

2、年倡导“小说界革命”。小说戏剧历来被正统的封建文人认为不登大雅之堂,但戊戌变法前后却得到了重视。小说在这一时期大量产生,其社会地位也不断提高。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这是近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论之一,是“小说界革命”的宣言书。“吾中国人状元宰相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吾中国人佳人才子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吾中国人江湖盗贼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中国人妖巫狐兔之思想何自来乎?小说也。”梁启超提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欲新道德、宗教、政治、学艺、人心人格,必新小说。强调小说的政治意义及其

3、在社会教育上的作用。在梁启超“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的理论倡导下,小说成为新派知识分子暴露旧世态,宣传新思想的有力工具。“政治小说”、“社会小说”、“科学小说”、“谴责小说”、西方小说译介。现代的小说观念:我们现在所说的“小说”,更多意义上指的是“fiction”(includingnovelsandshortstories)这样一种虚构的叙事性的,和诗歌、散文、戏曲并列的文体。古今小说概念含义的不同:《论语·子张》引子夏云: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是与现代

4、小说之“fiction”在本质上不同的。“fiction”可以说是一个文体的、和诗歌,散文相并列的概念;但中国的小说却包含了更多的文化的信息,在“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下,它成了一个和“大道”相对立的概念。现代小说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的根本特点是“虚构性”。而“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小说要竭力表现的艺术内容。二、中国小说的发展历程

5、中国古典小说的两大类别:文言小说:自成系统,汉——唐宋元明清白话小说:宋元正式形成长篇——章回小说短篇——拟话本文言小说笔记小说1、志怪小说:《搜神记》2、志人小说:《世说新语》传奇小说“文备众体”、以文为戏白话小说话本小说宋元话本——《清平山堂话本》明清(拟)话本——“三言二拍”章回小说历史演义——《三国演义》英雄传奇——《水浒传》神魔小说——《西游记》世情小说——《金瓶梅》、《红楼梦》讽刺与谴责小说——《儒林外史》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老残游记》(刘鹗)《

6、孽海花》(曾朴)中国小说的发展历程1、汉前小说——“小道”、“小家珍说”2、汉魏六朝小说——“史补”、“史阙”3、唐传奇——“文备众体”、文体独立、“始有意为小说”4、宋元话本——世俗性、商业性、近代性5、明清章回小说——“世代累积”型、文人创作型世代累积型(《水浒传》、《三国演义》等):源自史传文学、民间传说、野史记载逐渐被用作诗词的典故,成为说唱文学的题材在民间广泛流传,经过无数无名氏的加工修饰故事逐渐复杂完善,最后由一个或几个写定者经过再创造而最终定型汉前小说:主要在口头流传;偶尔在各种文体中露出蛛丝马迹

7、神话传说与街谈巷语元典的制定与寓言。例如《孟子》、《庄子》等书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鲜明的寓言故事,它们已经带有小说的意味。上古神话上古神话多保存在《山海经》、《淮南子》、《庄子》、《楚辞》、《穆天子传》等书中。史书、诸子、诗经中也有一些存留。创世神话(天地神话):盘古开天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开地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居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始祖神

8、话(造人神话):女娲神话(补天、抟土造人)在汉代应劭《风俗通》所记载的传说中,女娲于天地开辟之后,“抟黄土作人”,因“力不暇给”,又“引绳绽于泥中,举以为人”,前者成为富贵人,后者成为贫贱人。另外,《淮南子·览冥训》记载了女娲救世的神话: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