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909018
大小:4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4
《《桃花源记》检测(附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检测一、解释划线词语,再完整译句。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译句: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螫英缤纷••••落英:缤纷:译句: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异:译句:简答:1、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桃花源在什么位置。武陵郡中一条两岸长满桃花林的小溪的尽头2、桃花林的美景令“渔人甚异之”,这段描写对全文起什么作用?渔人“忽逢”桃花林,并且未曾见过如此之纯之广之美的桃花林,这为文章渲染了神秘的气氛,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做了铺垫。检测二、先解释划线词语,再完整译句。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2、,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仿佛:译句:2、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才通人:豁然开朗:译句:3、土地平旷,屋舍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俨然:属:译句:检测三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來种作,阡陌:阡陌交通:相闻:译句:2、男女衣着,悉如夕卜人。悉:外人:译句:3、并怡然自乐。黄发垂看:-++-/fV史友:M:译句:简答1、找出反映渔人发现桃花源经过的词语。缘溪行一逢桃林一穷其林一得一山一从口入2、找出第二段中出现的成语。豁然开朗鸡犬相闻黄发垂看怡然自乐检测四:先解释划线词语,再完整译句。
3、1、见渔人,卫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乃:译句: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要:咸:译句: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此绝境,妻子:绝境:译句:4、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遂:译句:检测五:先解释划线词语,再完整译句。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译句:2、此人一一为县直所闻,皆叹惋。具言:叹惋:译句: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延:译句:4、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译句:简答:1、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
4、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2、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②桃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检测六:先解释划线词语,再完整译句。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扶:向:既:志:译句:便扶向路:2、及郡及郡下:译句: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诣:3、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向所志:遂:译句:简答: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
5、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检测七:先解释划线词语,再完整译句。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规:译句:2、未果,昱病终。后遂无回皇者未果:寻:问津:津:译句:简答:南阳刘子骥听说有“桃花源”后是什么反应?结果怎么样?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检测八:1、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亟的四字短语填空。(3分)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口
6、□欲穷其林”。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口□怡然自乐”。离开桃花源时,他“处处志之”,但再来寻找时还是“不复得路□口口□”。2•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景美——优美的生活环境(2)人美——淳朴、热情友善;(3)社会生活更美——没有战乱、和平安宁、自给自足、和谐快乐,安居乐业。(6分)给的答案是:、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这道题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3、结合背景考
7、虑,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这个美好的世外桃源用意何在?对社会现实(政治黑暗、连年战乱)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