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数词的发展教案

《汉语史》数词的发展教案

ID:41902581

大小:92.69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9-04

《汉语史》数词的发展教案_第1页
《汉语史》数词的发展教案_第2页
《汉语史》数词的发展教案_第3页
《汉语史》数词的发展教案_第4页
《汉语史》数词的发展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史》数词的发展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汉语史》数词的发展汉语数词属于基本词汇,所以几千年来变化很少,但是,(1)甲骨文里没有分数和约数,战国后出现了“数、余、所、许、左右”等约数;还有不定数,如“一二邦”、“二三子”、“三四日”“六七人”、“七八岁”、“九十其仪”、“或相什百,或相千万”、••ee••“三二千人”、“人民之众亿兆”等,在甲骨文中尚未出现;基数••和序数形式无区别,基数可作定语和宾语;例如:①作定语。A.癸酉贞:帝五玉,其三小牢。B.隻(获)兔七。②作宾语。雀入一百五十。(指雀国进贡了一百五十片甲骨)••••③作状语。其用四卜。(四2第四次占卜。)•••上古末期汉语的整数、

2、分数、倍数和约数均已基本形成,中古无太大变化。零数的产生在宋元以后。中古约数词有“许、所”,“所”字唐代被淘汰,而“许”得到广泛应用。还有“余、可、约”等。如:①庾子嵩读《庄子》,开卷一尺许便放去。(《世说•文学》)■②才留三千所兵守武昌耳。(《三国志•吴书•周鲂传》)■(2)有些数词和称数法曾经起过变化。这里举“兩”、“參”、“什”、“佰”、“再”五字為例。(-)“兩”字的用法、意义的发展《说文》:“再也。一举而二也,凡物有二。”“王筠《说文句读》:“古之布帛,自两头卷之,一匹两卷,故古谓之两,汉谓之匹也。”两”是成双成对的意思,与“二”不同。1、在

3、先秦时代,主要用来指称天然成双的事物,或敌对双方的人.例如:①髡彼两髦,实维我仪。(《诗•墉风•柏舟》)(髡:ddn头发下垂貌。仪:配偶。那两缁刘海下垂的少年,就是我的心上人。)②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我抓住问题的正反两面加以彻底盘问,(答案就有了。)】①五管在上,两髀为胁。(《庄子•人间世》)••②两渙渚崖之间,不辨牛马。(《庄子•秋水》)••••③两造具备,师听五辞。(尚书•吕刑)••(两造:两曹,指原、被告双方。五辞:五刑的讼辞。原告和被告都到齐了,法官就审查五刑的讼词。)2、“兩”字用作狀語時,表示對兩人

4、或兩物同时进行某一行為。例如:①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闭其所誉.(庄子.外物)••②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汉代以后,一般“二”数都可以称“两”了。例如:①二人视事敷月,而两县皆治。(《汉书•薛宣传》)••②大将军王凰荐庆忌前在两郡着功迹。(《汉书•辛庆忌传》)【按:洪诚先生说:“战国中期以前,'二'与'两'的用法是有区别的,从晚周开始,就有互用的现象。”并举例:①《墨子•小取》:“一马,马也,二马,马也。马四足者,一马而四足也,非两马面四足也。”②《荀子•议兵庆“此四帝两王,皆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正名九“

5、以一易两,人曰:无丧而有得也。以两易••一,人曰:无得而有丧也。”】又如:易者,以一易一,人曰:无得亦无丧也,以一易两,人曰:无丧而有得也。以两易一,人曰:无得而有丧也。(《荀子■正名》)(二)“参”、“什”、“佰”(伯、百)用法的发展在上古時代表示分母或倍數。1、表分母。例如:A.“分母+分子”。女口:①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庄子•达生》)B.“分母+之+分子”。如]:①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參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傅。隱公元年)A.分母+分+之+分子。如:①故關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過什三。(《史记•貨••••殖列傳

6、》)D•分母+分+分子。女口:①卒岁,十牛以上而三分一死。(《睡虎地秦墓竹简》第24页)•••E.分母+分+名词+之+分子。如:①方今大王之兵,不能十令昊挚乙二。(《史记•淮南衡山列传》)F.分母+分+名词+分子。如:①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五分尊一为升。(《商鞅量》)••••G.分母+名词+之+分子。女口:①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H.分母+动词(有*取)+分子。女口:①胡不赴秦俱死,且什有一二相全。(《汉书•张耳陈余传》)••••②吾欲zi+W;,何如?(《孟子•告子下》)I.分母为"十”时,可以只说出分子。女口:①栗腹以十万之

7、众,五折于外。(《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E.分子为“一”时,可以只说出分母。女口:①居官府公食者,男子参,女子驷(四)。(《睡虎地秦墓竹简》)••2、表示倍数。两倍单用“倍”,三倍以上则加数词,五倍也①小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老子》)【什百:十倍百倍(的效率)】①或相倍確,或相什白。(孟子•滕文公上)••(倍、襪:一倍、五倍。相什百:相差十倍百倍。)②今有人于此,什子。子能什譽之而一自譽乎?(《墨子•公••孟》)(什子:比你贤十倍。)复数的表示。汉语词本身没有单数复数的形态变化。复数一般用“诸、众、群”等形容词来表示。“诸”表示人的多数,“众

8、、群”表示人、物之多数均可。屮骨文中未有。另有不定数,中古产生的不定数有三种形式:A唐代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