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888390
大小:4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4
《高一语文教学资料离娄章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讎。”王曰:“礼,为旧君有服(1),何如斯可为服矣?”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讎,寇傩,何服之有!”(《孟子・离娄下》)注:(1)有服:服丧。1、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故而去
2、,则君搏执之”的意思是“臣下有什么原因不得不离去,君主就把他捆绑起来覽B.孟子用比喻的方式道出君王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臣子。C.孟子用“寇讎,何服之有”这个反问句向齐宣王强调了应该向臣子让步的重要性。D.臣下有什么原因不得不离去,君主派人引导送他出国境,离开了三年还不回來,才收回他的土地和房屋。这叫三有礼。2、下面选段孟子说的话与上面的文字在表现孟子思想上有何相通之处?请简析。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孟子・离娄上》)答:二、阅
3、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乐,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孟子・离娄下》)1.对以上文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在该文段中主要是阐述了什么样的人才是贤者。B.“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这一句体现出大禹的不治好水不回家的决心。C.“乡邻有斗者
4、,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孟子的意思是说,应正好衣冠,然后“往救之”,方不失君子风范。D.因为颜回不追求物质享受,所以孔子认为他是贤者。2.为什么孟子说“禹、稷、颜回同道匕请结合原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三、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菽稗①。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上》孟子曰:“自暴①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②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注解】①<(tf)
5、:即梯,稗类植物。②暴:损害,糟蹋。③非:诋毁。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2)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2、这两则文字都采用譬喻的方法來谈论“仁”。请以第一则文字为例加以分析譬喻之妙处。四、2.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孟子曰:“不仁者可与方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
6、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孟子•离娄上》(1)将文屮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2分)②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Z也。(3分)③“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3分)(2)孟子在文屮强调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五、1、阅读下面选自《孟子》的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6分)徐子曰①:“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说:“源泉混混②,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③洽④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离娄》下•一八
7、)[注]①徐子:姓徐,名辟,孟子弟子。②''混混”即“滚滚”,泉水涌出的样子。③沟:水渎,深、广各四尺的田间水道。④洽:深二仞、广而寻的田间水道。(1)下面各项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孔子曾说:“知者乐水”,也曾列举水的仁、义、勇、智等美德,此章“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等意义,正是孟子体会孔子观水所说出来的道理。B.孟子认为研习任何学问,要是具备了“有本有源”、“不舍昼夜”、“盈科而进”等条件后,自然日益穷高极远,广博精微,具备高瞻远嘱的气象,洞察细微的能力。这就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