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核病的危害及其防治

菌核病的危害及其防治

ID:41830038

大小:56.1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3

菌核病的危害及其防治_第1页
菌核病的危害及其防治_第2页
菌核病的危害及其防治_第3页
菌核病的危害及其防治_第4页
菌核病的危害及其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菌核病的危害及其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核病的危害及其防治摘要菌核病是一种由核盘菌等盘菌屈的真菌引起的疾病,寄主范围广泛,主要是单子叶植物,也有少部分的双子叶植物。本文简单综述了菌核病的危害,核盘菌的侵染循环和整个侵染过程以及不同的防治菌核病方法。最后•展望了通过研究寄主互作过程屮次主代谢产物的变化来防治菌核病。关键词:菌核病;侵染循环;防治1.核病的危害核盘菌(Sc/"〃加d(Lib.)debary)是一类寄主非常广泛的植物病原真菌,能够侵染包括•野牛植物和农作物在内的75科278属408种或亚种植物(BolandandHall1994),核盘菌的寄主包括双了叶植物屮

2、的汕料作物(如汕菜、向日葵、人豆和花生等、叶类和蔬菜作物(如小口菜、烟草、萬苣、番琉、前子、豌豆和扁豆等、观赏植物(如一品红等)以及水果类植物(如梨、蓝蕃和草蕃等),同时还包押i单子叶植物中的洋葱和郁金香等(BolandandHall1994,Boltonetal.2006,Trinhetal2012)o核盘菌可引起软腐病、湿腐病、猝倒病和白杆等60多种病害(Purdy1979)。油菜菌核病在世界油菜生产国均有分布,在我国以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发病最为严重,一般发病率为1()%〜30%,严重时可达80%以上,病害导致减产10%〜70

3、%,严重时其至绝收,同时病害的发牛还会影响到作物的各项品质。随着气候坏境和汕菜耕作制度(如高密度、高水肥种植,优质品种选育)的改变及汕菜种植面积的扩大,汕菜菌核病的发住程逐年上升的趋势(王传全1997,傅廷栋1995),例如2009年油菜菌核病在青海省大通县大发生,受害面积达15000公顷,造成的经济损失多达7200余万元(祁红娥20l0)o另一方面,由于气候变暖、降南量大和病原基数大等因素,南方油菜区出现苗期菌核病现彖,加重了损失,湖北武穴市在2004年就出现了菌核病为害油菜幼苗的现彖(郑在武2005)o在我国,关于核盘菌危害其

4、它作物的报道也有很多,例如在辽宁省,向FI奏菌核病白1978年发生•以來,发病面积不断扩大,发病率逐年上升,造成很多地区的向H葵绝收。此外,在我国东北的人豆主产区,人豆菌核病危害严重,2007年对吉林省9个地区的人豆菌核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査发现,发病率为15%〜27%,严重者高达60%(宋淑云等2009)。对保护地蔬菜的调查发现,核盘菌可以危害科种蔬菜,成为保护地蔬菜的主要杀手乙一,老菜区的发病情况尤为严重,发病率达到以上(刘春艳等2007)o2.核盘菌的侵染循环和侵染过程核盘菌其初次侵染丄要以土壤中残協的菌核为主。越冬的菌核在来年

5、春天萌发形成菌丝体后直接侵染頌感的寄主组织,如卅i物的根茎,引起根茎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卜•,越冬的菌核还可以萌发形成子囊盘,并释放出子囊抱子,然后子囊抱子经空气或风力传播,入侵寄主地上部分如茎和花盘,从血引起茎腐和盘腐的发生。菌核存活期非常长,对达8年Z久(LeTourneau,D.etal,1979)。菌核病侵染方式冇了囊砲了和菌丝两种途径。当寄主营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病原体了囊抱了可在植物易感部位(如花瓣、老叶等成熟组织或伤损组织)形成附着抱;但其主要方式是由菌丝从表皮宜接侵入,或沿着保卫细胞内侧间接侵入,侵入前形成单附着抱

6、(单一菌丝顶端膨大形成)和复合侵染染(多细胞)两种结构整个侵染过程可分为以下儿步:在寄主叶片表而形成顶端侵染,机械侵入表皮,侵染菌丝的胞间扩展,分枝菌丝的胞间胞内扩展;期间不断分泌酶类降解细胞壁,破坏寄主细胞结构,为菌丝化长捉供大量的营养,导致寄主内环境失衡,使植株表现出枯萎腐烂等症状,进一步诱导菌核产牛,完成侵染循环。冃前,对核盘菌的防治主耍以利用耕作制度、喷施化学农药和选育抗病品种为主,利用有益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的研究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发现了很多能够对核盘菌菌丝和菌核产牛较好寄牛和或拮抗作用的微牛物,并且在实际应用屮也

7、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重寄生真菌有盾壳得(Coniothyriumtninitans)(Yangetal2011,Yangetal2007)、木淆属真菌(Trichodentuispp.)(Ryderetal2012)以及粘帚霉属(Gliocladiumspp.)(AdamsandAyers1979)等,拈抗微牛物有葡萄穗霉属(Stachybotiyspp.)(AdamsandAyers1979;罗宽和周必文1987)^青霉属真菌(Penicilliumapp.)(Merriman1976)和单抱菌属(Pseudomonas

8、spp.)(Manueletal2012)等。3.1.栽培管理以耕作制度为基础的农业防治是保护作物和预防病虫害的基本措施,利用水旱轮作及农田深翻能够明显抑制菌核萌发,从血减少侵染源,另外,对种子进行严格的清洗和蹄选,加强栽培管理及避免施肥过多等均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