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和防治

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和防治

ID:14874952

大小:4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30

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和防治_第1页
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和防治_第2页
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和防治_第3页
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和防治_第4页
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和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和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和防治王泽伟摘要:向日葵菌核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其病原菌的地理分布与寄主范围极广,多数国家皆以发生和球星。据最新统计,能危害的寄主植物已达70多科400余种,有的地区向日葵栽培面积锐减甚至停产,这给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关键词:向日葵;菌核病;寄主植物;农业生产TheoccurrenceandcontrolofSclerotiniasclerotiorumWANGze-weiKeywords:sunflower;sclerotinia;hostplants;agriculturalproduction1

2、向日葵及其菌核病的简史1.1向日葵的种植向日葵原产于美洲,明代中后期传入我国,近几年,随着全国油葵以及食葵需求量的增加,在中国广大的北部地区,约有30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逐渐形成了一条向日葵种植带。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北纬35~50度,包括黑龙江省大部,内蒙古、辽宁、吉林、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北部、山西、陕西北部、河北、山东、河南北部等地区。这些地方主要属季风气候,雨热同季,阳光充足,全年降水80%集中在作物生长旺期,具有向日葵生长所需要的生态条件。由于现在该地区大部分土地已经或正在改造为良田,所以向日葵的种植区域从沿河低洼下湿盐碱地

3、上逐渐向丘陵旱坡地发展。其中,内蒙古种植面积最大,其次是黑龙江省(有报道面积最大为黑龙江省)、吉林、辽宁、新疆。单产以内蒙最高,其次是黑龙江、甘肃、云南、吉林。随着向日葵优良品种和杂交种的广泛应用、栽培水平的提高和田间投入的增加以及国际市场上食油需求量的增加,预计今后我国向日葵的生产和消费都将有扩大的趋势。1.2向日葵的菌核病的研究史5向日葵菌核病病原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又叫向日葵核盘菌,是一种严重的世界性病害。该类病原最早是Shaw等1915年在印度报道的菌核病,但对该病原的研究

4、则可追溯到1837年Libert对核盘菌的最初命名。菌核病能够侵染包括多种农业作物在内的400多种寄主植物,每年在世界范围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0亿美元,而在1999年的统计中,仅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所造成的损失已达10亿美元。在目前,该病害发生较重的国家有加拿大、美国、阿根廷和中国。我国朱凤美1932年也发表了菌核病的首篇报道,其作为危害向日葵生产的一种重要病害。自1978年在我国的辽宁省发现该病以来,发病面积逐年扩大,且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该病在我国东北三省、山西及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新疆等向日葵产区均有发生,由于该病可侵染

5、向日葵的根、茎、叶、花盘等各个部位,造成植株整体或局部腐烂死亡,因而严重影响了向日葵的生产,甚至可导致部分地区向日葵绝收。1.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2.1向日葵菌核病的病症向日葵菌核病,又名白腐病,是向日葵主要病害之一。除为害向日葵外,也为害大豆、烟草、西葫芦、大麻、胡萝卜和芹菜等作物。5向日葵菌核病在整个生育期间都发生,主要为害茎秆和花盘。受害植株逐渐地凋谢直干枯,花盘腐烂。在苗期感病,即使形成了花盘和花朵,植株也会死亡。在生长后期感病会减产一半,千粒重和含油量都显着降低,而皮壳率增高。  茎部发病时,如气候潮湿,病部表面有白色绒毛状的薄

6、膜,即病菌的气生菌丝体。在气候干燥的时候,则病部褪色,形成灰白色圆形或椭圆形的同心轮纹。在茎内产生不定形的黑色菌核。  茎的组织被腐蚀以后,往往发生破损、折断现象,引起植株死亡。该病如发生在靠近地表茎基部时,即使茎部没有遭受破损,也会因水分供应受阻而凋萎。  花盘受害时,花盘组织从底面到表面满布白色绒毛状菌丝层,内有黑色菌核,组织腐烂。菌核往往连接成网状。  种子的了叶和胚受到破坏,多半腐烂,在其内常形成菌核。  另外,据资料介绍,还有一种学名叫SclerotiniaSelerotio~rum(Lib.)de Bary的菌核病,茎部被害

7、病株外观颇似黄萎病,叶片和叶脉间变黄,但仔细观察,呈褐色水浸状,逐渐软化;若花盘受害,则花托局部或全部变褐软化腐败,故称“烂头病”。2.2向日葵菌核病的病原向日葵菌核病属子囊菌纲。菌丝体为白色绒毛状。菌核形状不一,初期为灰色,后变为黑色,内部组织呈白色。2.3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病规律向日葵菌核病菌主要以菌核随残株病体落于地表或混入种子中越冬,翌年春季在土壤水分充足时,由菌核生出子囊盘,放出子囊孢子,侵染寄主。子囊盘放出孢子的时间很长。病株表面表成的菌丝,在干燥的环境条件下,能变成粉末状态,借风传播。植株各部分的染病,主要是病菌多次侵染的结

8、果,而不是菌丝在寄主内有散发性。高湿度易引起该病大发生。3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方法3.1向日葵菌核病的农业防治(1)轮作倒茬:提倡进行区域性轮作,一般与禾本科作物进行,不与豆科、茄科等作物轮作,浇水时避免打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