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

第一学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

ID:41828619

大小:85.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03

第一学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_第1页
第一学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_第2页
第一学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_第3页
第一学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_第4页
第一学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_第5页
第一学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_第6页
第一学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_第7页
第一学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_第8页
第一学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_第9页
第一学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第一学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学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同学“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数学思维过程中的主要媒介就是数学语言,用数学语言表达出个体的思维过程也是师生在数学课堂活动中互动最常见的方式之一。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教授数学语言、学生接受并理解数学语言的过程,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数学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学生数学学习成效。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言语能力尚处于低级阶

2、段。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时需要听懂教师和同学的语言,还要能够读懂教材和练习上的语言。此时儿童自身的自觉性和幼稚性、独立性和依赖性产生矛盾,因而就特别容易产生一些问题:女口,依赖心理;理解能力较差;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课堂上精神不集中和不会预习、复习;语言颠三倒四、思维混乱;观察问题时往往只顾表面而不求实质。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从课堂案例入手,对第一学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进行描述和分析。二、案例描述与分析(一)激发学生敢说、愿说的欲望案例1:“一年级:认识人民币”一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敢“说”师:小朋友认识人民币吗?生:不认识。(有点出乎意料)师:那认识钱吗?生:认识。师:谁能告诉

3、老师你都认识哪些钱?生(踊跃地):我认识2毛、2毛、1块、2块;我认识5毛,10块,20块,200块,50块师:刚才小朋友说的几毛、几块又叫几角、几元。师:小朋友真了不起!认识这么钱。我们国家的钱就叫人民币。现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学习币。师:能把这些人民币整理一下吗?生:把它们装到钱包里去。生:我们学过分一分,可以把它们分一下。师:行,咱们就按这两个同学说的方法,把这些人民币分一分,整齐地整理到你们的钱包里,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又快又好。汇报交流。师:哪个小组最勇敢,愿意来展示一个你们组的整理结果?生:我们组是这样整理的,我们把元的人民币放在一起,角的放在一起,分的放在

4、一起。(边说边展示不同的人民币)师,怎么会有两个不一样的200元呢?无人说话师:大胆点,不要怕啊。你真了不起!生1:一个200元是现在用的,一个100元是原来用的。师:说得真好,一个是新版的100元,一个是旧版的100元。两个50元、20元、10元的人民币也分别是一个新版的,一个旧版的。师:刚才这个小组的小朋友是把元和元放在一起,角和角放在一起,分和分放在一起。(板书:元、角、分)整理得很好,既清晰,又有条理。还有没有其他的整理方法?又是无人说话。师:不要紧,慢慢想,你一定能说出来的。生:我们组是把大钱和大钱放在一起,小钱和小钱放在一起。大钱有100元、50元、20元、1

5、0元、5元、2元、1元;小钱有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生:我们组是把都是“1”的放在一起,有100元、10元、1元、丨角、:L分;都是2的放在一起;都是5的放在一起……案例评述:只有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才会使学生敢说。特别对一年级孩子来说,要给予鼓励和扶助,使其充满信心,增大勇气,不怕说错,大胆表达。正如本案例中,当学生说不出时,教师和蔼地说:“不要紧,慢慢想,你一定能说出来的”;其实在真实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发言总是磕磕巴巴的。当学生说得不太完整时,教师应帮助地说:“不错,你回答的真好,如果你能注意到某个地方,答案就更完整了。你说呢?”;当学生有独到见解时

6、,教师更应该给予鼓励:“你真肯动脑,有新意。我们就把这种想法称为XXX解法。(XXX为孩子的名字)”如此坚持下去,学生“说理”定能大胆,而且不断完整,条理清楚。案例2:“二年级:倍的认识”一一创设情景,让学生愿''说”师:刚才小朋友运用了已学的知识解决了小明与妈妈年龄之间的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那么你们知道庄老师的年龄吗?谁愿意来猜猜?生1:我猜老师32岁。生2:我猜是38岁。生3:我猜有33岁。生4:我也猜40岁。师:这样猜,要猜准不太容易。现在老师说一句话,你们猜起来可能就比较准了——老师的年龄是5的倍数。生5:我猜李老师有40岁。生6:45岁。生7:35岁。师:为什么

7、这样猜呢?生:因为40、45、35都是5的倍数。师:那么刚才哪些肯定是猜错了呢?为什么?生:32、33、38错了,因为它们都不是5的倍数。师:那么35岁,45岁,40岁到底有没有猜准呢?老师再说一句话,你们每个人都可以知道了,你们相信吗?生:相信。师:老师的年龄既是5的倍数,又是7的倍数,你们说老师几岁?生:35岁。案例评述: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能唤醒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注意运用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素材,让学生仔细观察,激发他们愿意说的欲望,进行合理说话。此环节教师运用对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