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井东巷作业规程

副井东巷作业规程

ID:41816102

大小:1.59 MB

页数:68页

时间:2019-09-02

副井东巷作业规程_第1页
副井东巷作业规程_第2页
副井东巷作业规程_第3页
副井东巷作业规程_第4页
副井东巷作业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副井东巷作业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郑兴翟沟煤业有限公司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工作面名称:风井东巷掘进编制:贺怀栋施工队长:靳长安总工程师:马振林矿长:钱永强间:2011-12-6风井东巷掘进作业规程第一章工程设计概况第一节概况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风井东巷掘进。二、掘进目的及用途掘进目的是为了完善11采区通风系统和运输系统,本巷在采区生产系统承担运料和回风任务。三、巷道设计长度和服务年限风井东巷标高为+66.7m,施工的方位角是N137。11,15〃,沿煤层底掘进,工程量230m至矿井边界保安煤柱。本巷道服务年限为3.4年。四、预计开竣工时间本掘进工作面计划口2011年12月10日八点班开工,该工作面竣时间2012

2、年3月10Ho五、巷道平面布置巷道平面布置图:(见附图1)第二节编写的主要依据一、设计说明书及批准时间郑兴崔沟(新密)煤业有限公司技术改造初步设计说明书。批准时间二00七年五月。附图1:巷道平面布置图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情况1、工作面地面位置和地面特征本矿区地表属山前冲积扇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北部为下庄河河床滩地,地势较平坦。煤系地层被第四系冲积层所覆盖。地面海拔标高在217.8-231.8m之间,最人相对高差约14m。工作面地面位置(见附图3):2、风井东巷掘进工作面井下位置风井东巷掘位于东翼回风下山以东井田东部,高程控制范围为:+66.7-+102,坐

3、标控制范围:X:3819913.35-3819968.61,Y:384337496.05-38437501.753、相邻煤(煤(岩))层及邻近巷道关系风井东巷沿二I煤屮布置,巷道底板有泥岩、砂岩、碳质泥岩,顶板为大砧砂岩和三至九煤段及第三、四纪沉积岩层;之下,依次是太原组灰岩和奥陶纪炭岩。风井东巷掘进与相邻巷道的关系:上(北)接鑫兴煤矿边界煤柱,下接矿井混合井运输水平大巷,西有风井筒,东有11采区未开拓区域。该段煤(岩)层呈单斜构造,走向120;倾向210°,倾角32一39°,因受矿区南部土桥沟逆断层影响,地层错动严重,褶皱比较发育,地层产状变化较大。瓦斯涌出量不大,对工作面没有大的影响,掘进

4、时只要加强通风、加强检查等措施,就能避免瓦斯事故。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表水平名称+65m米区名称11采区地面标高/m228m井下标高/m+66.7m地而相对位置风井东巷掘进开口处位于东回风上山50米处,地面建筑物对掘进工作面没有影响井下相对位置及掘进巷道的影响风井东巷掘进位于风井东50米处,対现有周边巷道无影响。邻近采区、煤层、巷道对掘进巷道的影响周边无巷道掘进和工作而冋采,无开采邻近煤层,因此邻近采区、煤层、巷道对掘进巷道无影响。附图2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煤(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层间距本矿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昆仑——秦岭纬向构造带北亚带的东延部分,在嵩山背斜与凤凰岭

5、背斜之间的新密复式向斜构造北翼,区域地质构造展布呈近东西向,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次为褶皴。地层以沉积煤(岩)为主,属华北型石炭系、二叠系含煤地层。地层区划属新密煤山,区内地层标志层较多,地层中富含动、植物化石,也为地层对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地层分界、对比可靠。区域内以沉积矿产为主,煤炭蕴藏量丰富。本地区无煤(岩)浆煤(岩)发育。1.1矿区地层本矿区为沉积煤(岩)地层,其中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二叠系,大部为第四系冲积层所覆盖。据钻孔及矿山实际揭露本区地层由老到新为:1.1.1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0M)以灰色、致密质纯的灰煤(岩)为主,上部为兰灰色厚层状石灰煤(岩),致密,下部为灰黄色泥质灰煤(岩)

6、,本组地层区域资料显示,厚约70m左右,与下伏寒武系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1.1.2石炭系(C)1.中石炭系本溪组代2方):本组地层平均厚度为&14m,厚度变化大,为浅灰至深灰色铝土煤(岩),微密质纯具滑感,具豆状或鲫状结构,含黄铁矿晶体。2•上石炭系太原组(GC:下界为本溪组铝土煤(岩)顶,与本溪组呈连续沉积,上界止于4石灰煤(岩)(或相变为硅质泥煤(岩))顶面。本组地层平均厚度79.64m,由一套属丁海陆交互相形成的灰煤(岩)、泥煤(岩)、砂质泥煤(岩)、砂煤(岩)及煤层组成。按其煤(岩)性组合特征,可将太原组分为三段,即:下部灰煤(岩)段、中部砂泥煤(岩)段及上部灰煤(岩)段。现分别对该

7、组上、中、下三段地层描述如下:(1)、下部灰煤(岩)段:自一I煤底至4灰煤(岩)顶,平均厚31.30mo下部为第一、二、三、四层灰煤(岩)和一1至一4煤。L1〜L.I灰煤(岩)分布稳定,常合并为1〜2层,平均总厚18.00m,含燧石结核、燧石条带,并富含海百合茎和假希瓦格蜓化石,可作为本组的重要标志层。(2)、中部砂泥煤(岩)段:自L4灰煤(岩)顶至L?灰煤(岩)底,平均厚24.00m。下部为L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