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有感

读《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有感

ID:41803453

大小:4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2

读《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有感_第1页
读《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有感_第2页
读《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有感_第3页
资源描述:

《读《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择校现象的经济学分析——读《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有感择校是指在教育资源与教育机会不均等的情况下,学生及其家庭主动选择有利于自己学习与发展的高质量学校的行为°在我国,择校就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未出现的一种新现象,由最初在小学、中学范围内的择校就学,发展到今天对于高等院校的选择。90年代初发生了以钱或权择校(私立、重点学校)的情形,并且愈演愈烈,从而引发了一场关于钱权择校破坏了教育公平的争论,使国家不得不出台政策抑制择校现彖。虽然“就近入学”已经成为中国基础教育阶段资源配置的基本制度安排,但在教育管理部门限定的学区之外择校的现

2、象不降反升。我国政府力图避免择校对社会公平的不良影响;一些地方部门却想通过择校来弥补公共教育经费的不足;好学校愿意多招一些“有条件”的择校生,差学校却不得不面对择校使优质生源流失的不利局面;有的家庭希望多一些选择的机会,而另一些家庭却对高昂的择校费怨声载道。这种错综复杂的择校现象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各界普遍关注、有待解决的热点问题。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对高屮入学途径的调查显示,各地通过缴纳赞助费、择校费进入高中的学生比例儿乎都在10%以上,通过缴纳赞助费、择校费进入城市重点高中的比例则达到25.2%。为什么择

3、校现象愈演愈烈?下面运用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分别从教育的稀缺性、教育的供需矛盾、教育的预期收益差界以及教育的产品属性这几方面进行分析。一.教育的两重属性是择校存在的客观依据经济学中一般将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两大类。所谓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上同时符合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两个特征的产品,如一个国家的国防、海边的灯塔等。所谓私人产品是指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如食品、衣服、住房等。一个人消费了这件产品,别人就无法消费了,这就是消费的竞争性。一个人支付了价格取得了一件产品的所有权就可以排斥他人消费该件产品,这就是消费的排他性。现实中,除了

4、上述两种产品外,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产品,被称为准公共产品。它兼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性质,具有竞争性,排斥他人消费是必要的,即增加一人消费会带来增加成本,在供给上可以将不付款者(或条件不符者)排除在外;但同时又具有非排他性,排斥他人消费是不可能的,即产品资源为社会共有,人人都可以消费,不能把另外一些人排除在外,而且教育能够带来巨大的外部收益。教育就是典型的准公共产品,同时具有公共性和私人性这两重属性。教育的公共性使国家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中居于主导地位,力图均匀分配教育资源,确保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公平性。因此我国対以钱权择校的行为予以

5、禁止。而教育的私人性使我们认识到:教育也可以通过一定的市场供求來进行适当的调节。比如美国的择校制度以新口市主义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力图用市场方式调节教育资源,以提高教育质量,充分满足各种教育需求。择校正是建立在承认教育具有公共性和私人性的基础上,在国家的控制和引导下,应该具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二.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是择校产生的客观条件资源的稀缺性是一切经济学分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所谓稀缺并不能指资源在绝对数童上的多寡,而是指相对于人们无限多样、不断上升的需求来说,用以满足这些需求的手段,即有用的资源是相对不足的。教育资源(指为教育提供的人

6、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总称)正是这样一种稀缺的资源。表1我国教育经费支出情况年份国家总支出(亿元)人均教育经费(元)教育经费占GNP(%)197027.5633.20—197553.1857.54—1980114.15115.652.531985226.83214.292.521990462.45404.482.4919951193.84985.662.081999187&01490.52.320003349.02637.03.81970〜2000年国家教育经费的支岀情况见表1。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国GNP的比值一直处于2%略高的水平

7、。1992年中国公共教育经费总投入约为100千万美元,同年许多发达国家在150千万美元以上,美国更达3145.76千万美元。由此可见,中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屮国的公共教育经费占GNP的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1%)、发达国家平均水平(5.3%)、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4.2%)和最不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8%),只略高于世界上8个极穷国家。中国人均公共教育经费只有9.4美元,与发达国家差距更大。我国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在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突出表现为发达地区高于贫困地区,城市高于农村平原地区高于山区,东南沿海高

8、于西北干旱和西南山区。总之,我国教育资源在总量、比例和人均指标上明显偏低。教育资源的总量总是有限的,而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就要求人们做出选择,于是,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为大家争夺的对象,择校现象就风起云涌。一.教育的供求矛盾是择校行为的主要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