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学科素养考试模拟题资料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学科素养考试模拟题资料

ID:41737731

大小:4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31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学科素养考试模拟题资料_第1页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学科素养考试模拟题资料_第2页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学科素养考试模拟题资料_第3页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学科素养考试模拟题资料_第4页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学科素养考试模拟题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学科素养考试模拟题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学科素养考试模拟题第一部分[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_基础性性、_普及性__性和发展性_,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_有价值_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_必须_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_不同_的发展。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_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_模仿与记忆_。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__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_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_的基础上。5、《数

2、学课程标准》中把知识技能的达成目标分成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四个层次。第二部分[案例分析]案例1:一位老师在数学课上讲10以内的加法:5+3=8。他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将黄的、红的橡皮泥分别搓成小球,然后要求在每个竹签上穿上5个黄色的和3个红色的小球,要连续穿20串;一组在一个筐中捡出5个蓝色的和3个绿色的橡皮泥装成一袋,连续装20袋。学生的情绪很高,过了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教导主任看完后,评价这一节数学课说:“这种课不像数学课,倒像一节手工课,是四不像的课,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这位教师很委屈,也很困惑。请你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先看目标定位。新课程提出的是“

3、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新型目标。本课在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知识与技能目标明显不到位。本节课的教学应涉及到有关“和”或“被减数”为8的所有加减法(加数或减数为0的除外),但这位老师的教学只是“5+3”,而且就“技能”的形成,新课程倡导的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的训练来实现的,这位老师所做的单一操作显然是与此相违背的。在答卷中,有许多老师提出,如果让他来上这节课,绝不会让学生做这种“穿20串”和“装20袋”的机械式练习。就“过程与方法”来看,“5+3”的教学是建立在“10以内的数的组成与分解”这一知识点的基础之上的。本课教学应借助于前面“和”

4、或“被减数”为6、7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并通过多层次训练,帮助学生正确建构。而这位老师的教学中,根本就没有体现这一知识形成过程,更莫谈帮助学生知识“建构”,而且使用的“方法”机械单一,并没有将数学知识从“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提升出来。其实,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源于实践,但决不能终于实践。或许有人认为,这只是课堂教学的某一个环节,其实明眼人稍作思考,就会明白这一环节所需要的时间绝对在20分钟以上。综上所述,本课教师的目标定位是有失偏颇的。再看过程实施。《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里的“过程”大体上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数

5、学成分,并对这些成分做符号化处理,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二是在数学范畴之内对已经符号化了的问题做进一步抽象化处理,从符号一直到尝试建立和使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发展更为完善、合理的数学概念框架。本课知识与学生前面学习的有关“和”或“被减数”为6、7的加减法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教师的课堂应重在帮助学生领悟这种借助于“10以内的数的组成与分解”来计算加减法的思路,并帮助学生正确建构。而这位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的学习停留在实践的层面,并没能“对这些成分做符号化处理”,更谈不上“建立和使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发展更为完善、合理的数学概念框架”中去。三思实践操作。课程标准

6、提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可见,我们设置的课堂实践活动要引发学生的思考,是“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有“挑战性”才能启迪学生思维,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节课中,学生是被调动起来了,但这种操作由于缺少思考的深度,学生的操作都是机械的,也不需要教师作任何指导。我想,我们评价一节课,应该做到三看:一看学生是否被调动起来了;二看老师与学生的行动,老师对学生的指导;三看学生思考的层次。显然,本课这种表面看似热热闹闹的操作,与学生的思维发展没有任何益处。案例2:《年、月、日的认识》情境创设  

7、上课时,教师为学生准备1994--2005年之间共十年的年历表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从这些年历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几分钟后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1999年是兔年,是从2月16日开始的。  生2:我发现2001年是蛇年,是从1月24日开始的。  听到这里,上课教师的表情凝重,可是学生的回答依然在这无关的信息上进行着,教学进入了尴尬的境地.原来教师发给学生的每一张年历表的表头上都有这样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