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722344
大小:18.9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30
《二上数学乘加乘减评课稿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乘加乘减》评课稿紫金镇小学本节课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能在自学基础上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增强了探索的意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基本上达成了教师预定的目标。1、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中学生能保持持续的注意,仔细观察,认真发现,积极参与。老师从学生的创意出题展示中激发起学生的
2、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能达到精神高度集中。由先自学到自己出题学习梯度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由“发现问题——合作讨论——交流汇报——评价修改”的顺序进行。2、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课堂表现积极,学习的内容有意思,学生的收获很扎实。1在分析中生成,发现的过程就是将这些知识储备进自己大脑的过程;2实践中生成。源于例子,成于实践。学生在课前完成创意出题时就已经大致了解乘加乘减的题型,画图时要注意有几排水果数一样多,还有一排和前几排不一样多,这样在解决问题时才用乘加货乘减的方法解决。3交流中生成,
3、让每个孩子得到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4评价和修改中生成。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本节课要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难度较高,又加上本节课还要解决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的问题所以生成就显得单一、浅显(多是模仿例题)。本次课堂学生能做到全程参与,全过程参与。课前活动口算三分钟做到人人参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意出题展示,发现共有多人次参与回答与展示,课堂练习做到人人参与,课堂轻松自由,除学习状态的参与还达成了学生情感的参与,学生心态的参与。邹老师通过乘加乘减比较,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学生
4、们跃跃欲试的时候,老师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内容独立完成课堂练习。不足之处:1、在学生汇报时让他说完,不要怕学生说不了。2、总结乘加乘减两种方法的异同方面做得还不够,应补充一种题型——看算式画图,效果会更好!《乘加乘减》评课稿本节课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能在自学基础上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学生的生活实
5、际密切联系,增强了探索的意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基本上达成了教师预定的目标。 1、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中学生能保持持续的注意,仔细观察,认真发现,积极参与。老师从学生的创意出题展示中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能达到精神高度集中。由先自学到自己出题学习梯度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由"发现问题--合作讨论--交流汇报--评价修改"的顺序进行。 2、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课堂表现积极,学习的内容有意思,学生的收获很扎实。1在分析中生成,发现的过程就是将这些知识储备进自己大脑的过程;2
6、实践中生成。源于例子,成于实践。学生在课前完成创意出题时就已经大致了解乘加乘减的题型,画图时要注意有几排水果数一样多,还有一排和前几排不一样多,这样在解决问题时才用乘加货乘减的方法解决。3交流中生成,让每个孩子得到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4评价和修改中生成。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本节课要解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难度较高,又加上本节课还要解决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的问题所以生成就显得单一、浅显(多是模仿例题)。 本次课堂学生能做到全程参与,全过程参与。课前活动口算三分钟做到人人参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意出题展示,发现
7、共有多人次参与回答与展示,课堂练习做到人人参与,课堂轻松自由,除学习状态的参与还达成了学生情感的参与,学生心态的参与。 邹老师通过乘加乘减比较,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学生们跃跃欲试的时候,老师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内容独立完成课堂练习。不足之处:1、在学生汇报时让他说完,不要怕学生说不了。2、总结乘加乘减两种方法的异同方面做得还不够,应补充一种题型--看算式画图,效果会更好!《乘加乘减》评课稿听了时邹老师《乘加、乘减》一课,颇有收获,时老师在课中牢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
8、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发展的过程。”在整节课中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本课的教学“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是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然后根据列出的算式进行尝试计算,最后在实际情景图中得以验证算法,从而得出:“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时老师深深领会本节课算用结合的真谛,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精彩的演译: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