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基础教案(中职教育)

投影基础教案(中职教育)

ID:41708821

大小:349.4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8-30

投影基础教案(中职教育)_第1页
投影基础教案(中职教育)_第2页
投影基础教案(中职教育)_第3页
投影基础教案(中职教育)_第4页
投影基础教案(中职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投影基础教案(中职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投影基础教案课题:投影基础教学目标:理解投影概念与分类;了解三视图的由来;掌握正投影及正投影的特性;掌握三视图的三个对应关系(位置、三等、方位);熟练绘制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学重点:正投影及正投影的特性;三视图的三个对应关系。教学难点:三视图的三个对应关系;绘制几何体的三视图。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媒体:三角板、教学模型教学过程[导言]前面我们学习了制图国家标准(GB)的有关规定和儿何作图等知识,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绘制方法。然而,制图课的核心知识之一是解决如何将空间物体用图样来表达?

2、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使用图样来建造房屋和制作农具的记载,依据的就是常说的投影理论,从本次课开始学习投影制图知识。[讲授新课]第二章投影基础第~节投影法和正投影一、投影法:人眼常见的自然现象:物体在阳光的照射下,地面会出现影子。这种利用光一物体一影子的原理绘出物体图像的方法,就是投影法。根据投影法得到的图形称为投影(投影图)。投影所在的面称为投影面。投影法分类•中心投影法:投射线汇交于一点的投影方法。[特点]:投影近大远小,不反映物体真实大小,常用來绘制建筑效果图。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投射线互相平行的

3、投影方法,称为平行投影法。乂分:斜投影:投射线与投影血倾斜。止投影: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能真实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但作图方便,是工程图样中采用的基本方法。典ac匚由p正投彫乎行投影法—**真卖性.积聚性、类似性[过渡]投影是人眼观物得到的图形,眼光被称作视线,因此,投影图也叫作视图。第二节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一、三视图的必要性❖举例:将下列不同物体向同一投影面投射,得到同样的视图。结论:一个视图不能反映空间物体的真实形状,需用多个视图,常用三视图。二、三视图的形成1.建立三投影体系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组成

4、三个投影面,即正面(V表示)、水平面(H表示)、侧面(W表示)。三面的交线称为投影轴,0X轴是V和H面交线,OY轴是H面和W面交线,0Z轴是V面和W面交2、三视图的形成主视图:正立面投影俯视图:水平面投影左视图:侧立面投影三视图需要展平在同一平面上(H面下转90°,W面右转90°)oV正ittSWj句下建禽90°将空间物体放在三维体系当中,向三面投影,得到三视图。三、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1、位置关系以主视图为准,俯视图在它的正下方,左视图在它的正右侧,位置固定,不必标注。2、三视图之间的“三等,咲系打%1吟i、俯

5、视圈衣对正。空、左视因宙年齐。俯、左视囲寛相菁。3、三视图与物体的方位对应关系方位对应关系口诀:•物体左右主、俯见。物体上下主、左见。•俯视、左视显前后,远离主视是前面。四、三视图画法1、物体的摆放原则:使体上尽量多的面与投影面平行或垂直并让形体结构特征明显的方向为主视方向。2、画图vl>定位、布置图。v2>打底稿。先从主视开始。②v3>运用“三等"规律,画出其他两视图。v4>检查底稿。加深,完成全图。课堂练习:对号入座(1)对号入座(2)□卩丨卩u1E()-dHlzd„匚m口课堂总结:我们本次课主要学习了投影法

6、和三视图的相关知识,大家要重点掌握正投影及其特性、三视图及三视图之间的“三等”规律和方位关系,并通过练习强化巩固。课后作业:习题集>1、17页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应的填空题。>2、18页根据立体图,对照三视图,在括号内填写相应的编号。>3、19页参照立体图,补全形体的三视图。教后记:本次课内容是投影知识的基础部分,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是为他们学习寻找动力,适当的鼓励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这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板书设计:第二章投影基础课堂练习:第一节投彩法和正投影第二节三视图的形成及其

7、投彩规律对号入座(1):一、投影法:(概念讲解)一、三视图的必耍性:(图形分析)(图形)投影法分类:[1.中心投影法二、三视图的形成:12.平行投影法(图形分析)1.建立三投影体系平行投影法:正投影、斜投影2.三视图的形成(特点区别分析)3.三视图的对应关系对号入座(2):二、正投影的投影特性:三、三视图的画法:(图形)真实性、积聚性、类似性(例题讲解)(图形分析)作业'情况:完成及时、质量合格、部分比较优秀,但也有细节内容需要讲解纠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