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养殖鱼虾中亚硝酸盐的检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农业资源与环境养殖鱼虾中亚硝酸盐的检测一、综述本课题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一)研究动态在生活中常见的亚硝酸盐有亚硝酸钠与亚硝酸钾,被称为工业用盐。亚硝酸盐性状与食盐极为相似,是一种剧毒化学品,同时也是一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我国每年均有多起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发生。亚硝酸盐为强氧化剂,进入人体后,可使血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致使组织缺氧,并对周围血管有扩张作用。中毒的主要特点是由于组织缺氧引起的紫绀现象,如口唇、舌尖、指尖青紫;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头晕头疼、乏力、心跳加速、嗜睡或烦
2、躁、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昏迷、惊厥、大小便失禁,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一般人体摄入0.3-0.5克的亚硝酸盐可引起中毒,超过3克则可致死。近年来,国内外已报道的测定亚硝酸根的方法很多,有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光度法、增敏光度法、极谱法、离子色谱法、催化光度法、催化电位法、流动注射分析光度法、漆酚树脂传感器直接电位法等。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大多基于亚硝酸根在较低温度下的重氮-偶合反应和亚硝化反应,在水样及食品分析中有重要的应用。但这些方法大多要使用有毒有害试剂,不仅危及操作者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二次污染,因而有一定局限性。紫外分光光度法主
3、要是利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210nm的紫外区有较强吸收的特性进行测定。因而可以直接用紫外光度法测定亚硝酸根,也有用碱性品红紫外光度法测定亚硝酸根的报道,但灵敏度较低(ε=1.2×104),干扰严重。一些离子和溶解性有机物对测定干扰较大,且两种离子无法同时测定。但紫外光度法和化学计量学方法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谱图重叠、干扰严重等问题,实现了多组分不分离同时测定。色谱分析法具有良好的分离能力和较高的灵敏度,比较适合于分离分析成分比较复杂样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色谱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离子色谱法。目前国内外测定亚硝酸盐的标准方法仍为重氮偶合比色法,即在
4、弱酸条件下,亚硝酸根与对氨基苯酰氨(或对氨基苯磺酸)反应生成重氨盐,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联生成红色染料,用光度法进行测定,进而求出亚硝酸根的量。(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依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广泛存在于土壤、水域及植物中,如绿色蔬菜中的甜菜、莴苣、菠菜、芹菜及萝卜,养殖水产中的鱼、虾、蟹等。随着农业氮肥大量应用和工业废水排放,地表水和地下水亚硝酸盐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接触到亚硝酸盐的几率也越来越的高。意义:本章通过对随机取自沈家门农贸市场中的鱼虾样品进行检测,得到的结果与卫生限量标准进行比较,确定样品食用的安全性,也为测定生物中亚硝酸盐共可靠的数据。二、研究的基
5、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文章中使用了国标(GB5009.33—2010亚硝酸盐硝酸盐的测定-----分光光度法)方法,对水产品中亚硝酸盐进行检测、分析。用VIS-723N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在543nm、538nm两波长位点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结果分析。543nm是国标(GB17378.4—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四部分海水分析)中所采用的检测波长,使用(GB5009.33—2010)的方法在543nm检测的结果要比标准的(538nm处)结果偏低些。用该方法检测出养殖鱼虾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检测结果根据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规定的鱼
6、类食品中亚硝酸盐的限量指标为3mg/kg相比较,确定此次检测的鱼虾样品是否被污染。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步骤:1.检索资料,提出论文设想,拟定论文写作方案;2.对采集的鱼虾样品进行前处理,运用重氮偶合比色法测定各个样品亚硝酸盐含量;3.学习数据信息的处理方法,以及论文写作的方法和结构;4.对实验数据进行数理分析,得出结论,完成论文。方法:1.资料检索,制定研究方案;2.采集鱼虾样品进行前处理,运用重氮偶合比色法测定各个样品亚硝酸盐含量;3.利用实验结果,结合所检索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措施:1.利用学校图书馆以及互连网检索相应资料;2.对采集的鱼
7、虾样品进行检测,记录数据;3.处理所测的数据,得出所数据处理结果;4.严格执行校院的毕业论文(设计)监控管理规范文件,步步把关,规范地完成毕业论文。四、参考文献[1]何盈,蔡顺香,何春梅,罗涛.蔬菜硝酸盐累积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防治对策研究现状[J].福建农业学报,2007,22(01):100-105.[2]王凤英,李文娟.浅谈亚硝酸盐及其危害[J].集宁师专学报,2007,29(04):72-73.[3]39健康网http://jbk.39.net/[4]赵建春.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预防综述[J].科技信息,2007,7:50-51[5]林兵.食品中硝酸盐
8、和亚稍酸盐的作用、危害及预防措施[J].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