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教材分析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教材分析

ID:41677487

大小:77.2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29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教材分析_第1页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教材分析_第2页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教材分析_第3页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教材分析_第4页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教材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教材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教材分析吕希北京一六一中学数学组第一章解三角形一.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知识的表述学生将在己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究,发现并掌握三角形中的边长与角度Z间的数量关系,并认识到运用它们可以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儿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内容与要求解三角形(约8课时)(1)通过対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儿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说明与建议解三角形的教学要重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

2、理在探索三角形边角关系中的作用,引导学牛认识它们是解决测量问题的一种方法,不必在恒等变形上进行过于繁琐的训练.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正眩定理、余眩定理及其应用.全章共分两大节.第一大节,是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材通过两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首先分析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概括出直角三角形的正弦定理,然后思考“对于一般三角形,结论是否仍然成立?”最后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推导出这两个定理.让学生体会探究过程的一般步骤:先由特殊情况发现结论,然后针对一般情况提出猜想,再对一般情况进行验证,最

3、后给出--般性证明.在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1)重视两个定理的得出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合作交流、共同分析和相互启迪,使学生经历并体验数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兴趣.比如,余弦定理的教学可提出“已知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出余弦定理.在此过程中,可引入必修4教材中的一道练习题:在△ABC中,已知

4、AB

5、=3,

6、BC

7、=5,ZABC=60°,求AC.(2)两个定理的证明方法多种,可根据学生情况拓展学生思维.

8、比如,正弦定理的证明还可以有向量法、面积法、外接圆法等;余弦定理可以用向量法证明.(3)两个定理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探究两个定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能否利用正弦定理推导出余弦定理呢?(4)正弦定理是否出现“外接圆半径”视学生情况而定,不出现应该对后续学习没有影响,但是应该让学生学会连等式设R解决问题的方法.(5)让学生明确在解三角形问题中,已知两角一边、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的问题可由正弦定理来解决,已知两边夹角、已知三边的问题可由余弦定理来解决.对于什么样的三角形可解、不可解、或

9、多解应给予适当的讨论,但没必要作为结论要求学生记忆.(6)在教材的习题和探索与研究里,出现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应该让学生掌握.(7)应该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利用两个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的问题.比如,在AABC中,已知a=2bcosC,则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8)关于三角形屮的相关知识可做一个适时的整理.如:三边关系:ci+b>c,等.角之J'可的关系:A+B+C=tt,—I1—=—,2222角的三角函数值之间关系:sin(A+B)=sinC,sinA+B=cos—,等.22边角之I'可的关系:==c2=a2+b2-2abc

10、osC,等.sinAsinBsinC三角形外心、内心、重心、垂心的概念及性质,正三角形的中心,等.三角形中,ci>b0A>B<=>sinA>sinB.第二大节,通过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测量、工业、儿何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部分可视为用代数法解决几何问题的典型内容之一.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注意:(1)着重解决两个问题:“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和“测量平面上两个不能到达的地方之间的距离”•让

11、学生明确如何根据问题构造三角形?需要测量儿个元素?构造一个三角形能否解决问题?如果不行,怎么办?要注重测量方案的设计,注意测量方案优劣的比较,在某种特定情景和条件限制下如果一种方案有效,而另一方案无效,为什么?要让学生清清楚楚.比如,在北京故宫的四个角上各矗立着一座角楼,如何通过测量,求得角楼的高度?(2)引导学生在分析、尝试探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将实际问题数学化,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几个环节:分析题意画图示意逊〉化成数学问题迩泌〉运用有关知识解决(计算)(3)在演算过程中,要求学生算法简练,算式工整,计算正确.第二章数列一

12、.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知识的表述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在本模块中,学生将通过对tl常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的分析,建立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两种数列模型,探索并掌握它们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感受这两种数列模型的广泛应用,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内容与要求数列(约12课时)(1)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