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科举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渊源

略谈科举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渊源

ID:41665281

大小:57.1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9

略谈科举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渊源_第1页
略谈科举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渊源_第2页
略谈科举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渊源_第3页
略谈科举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渊源_第4页
略谈科举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渊源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谈科举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渊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略谈科举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渊源[摘要]起始于隋唐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最成功的选官制度,然而步入封建社会晚期,由于其应试内容、考试方法的僵化,导致其与时代的严重脱节,最终成为末代王朝的殉葬品。而西方,科举制度的生命得到了延续、焕发了新生,成为文官制度创立、借鉴的主要蓝本,也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夯实了基础。[关键词]科举制;西方文官制度;比较分析;启示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256-02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伟大智慧的结晶,对中国古代经济、人口流动、社会风尚、群众心理、地域政治等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

2、的影响,甚至远播海外,《不列颠百科全书》评价中国科举制度为:“其他亚洲与西方国家制度的典范。”在古代,西方国家普遍采取的任官制度是恩赐制以及分封制其基本特征就是重视血缘关系和任人唯亲。中国的科举制度为19世纪欧美各国实行的文官制度所借鉴。一、中西古代选官制度的比较在东西方社会中,选官制度一直都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制度。正如马克思所言:“古代国家职能主要是政治统治职能,任何私人事务都带有政治色彩,何况官僚制度。”然而,中西方由于差异迥异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缘由,也各自产生了截然不同的选官制度。(一)科举制的主要特征及积极作用中国选官制度自身在历史长河中

3、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自先秦的世卿世禄制以降、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到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它们都有自身的特色,并给历史留下了烙印。在选官制度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中,科举制存世时间最久一一自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新设考试文辞的'‘进士科”取士至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八月四日,慈禧太后应袁世凯、张之洞等奏以皇帝名义发上谕废止,科举制前后存在了1300个春秋。科举从隋朝创立之后,在历朝历代中不断完善,发展。祖慧、龚延明认为科举特点是,1•设进士、明经、制科等科目招考,取士权归中央,由朝廷定专司,专官知贡举;2.招考向全社会开放,原则上允

4、许平民或官员“投牒自举”报考;3•地方与中央定期、定点举行二级以上考试,命题统一,以文取土。最终至明初形成了一个体系完备、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选拔制度。个人观点如下:1有助于封建社会的稳定。由于其参与门槛低,使处于社会下层广大的庶族地主、农民阶级有了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地位的机会,以获得他们对现有统治的拥护,也可抑制豪强。2改变官员的知识结构、出身构成,提高了官员的整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以恩荫及其它方法进入仕途,相对改变了由地方豪强、贵族垄断官位的局面也提高了官员自身素质水平。3推动知识分子群体的发展、知识分子阶层的扩大。在统治者的倡导、社会风气的影响以及现实

5、物质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人步入了科举的道路。出现了大量的耕读之家、科举世家,一辈子皓首穷经的也大有人在。(二)古代西方选官制度的特征与同时期的中国社会的选官制度相比,西方主要国家的选拔官吏的措施要相形见细的多。西方国家的选官制度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1官员选拔主要通过君主个人的人恩赐或委任。自从公元476年西罗帝国马被蛮族灭亡之后的二百多年间,西欧诸国普遍出现了文明的退化,选官制度大部分也倒退到了落后时代。异族的国王们篡夺了罗马的权力以后,证明他们没有应有的能力管理被他们篡夺到手的行政权力。以致他们所实行的选官制度缺乏公正性与竞争性。2选拔制度的不确定性与随意性。

6、中世纪西方各国普遍处在教权、皇权、贵族三方权力的角逐之中。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中世纪的欧洲国家存在着领主庄济、教会土地占有制经济和自治城市经济,所有官员职位均被教会、皇室和贵族分别把持控制。而官员职位的具体设置和任用方式则完全取决于他们自身的需要,主要形式有恩赐与委任等,注重血缘关系,任人唯亲。二、科举传入西方社会及带来的影响西方国家没有实行过科举制度,但很早就了解到中国的科举制度,并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并且对其中一些国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教士、旅行家们在早期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我国的科举选官制,早在元朝就流传到西方国家。意大利旅

7、行家马可・波罗于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十分称赞中国的科举制度,葡萄牙传教士克鲁兹出版于1570年的《中国情况详介专著》是较早涉及中国科举制度的西方著作,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中国的职官制度与科举制度,以及''异地为官”原则、会试制度等等。而其后出版的佩雷拉的《中国见闻录》和门多萨的《大中华帝国史》中也都介绍了科举制度。后者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是研究中国科举制度的重要资料。除了著作之外,更多的是传教士的信件,使西方人对于科举制度的了解更为具体。以利玛窦为例,他对科举制度的介绍可以说是事无巨细,体察入微。由此,这种公开选拔、择优录取的考试制度在欧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7、1

8、8世纪,随着一批批来华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