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645504
大小:84.9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9
《基础版语文教案——雨中登泰山(中职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雨中登泰山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2.7习本文描绘景物抓住特征,剪裁疏密有致,叙述旁征博引的写作方法。3•学会课文写雨的方法与作用。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感情,引导学生树立不畏艰险、百折不回、奋勇登攀的凌云壮志。课文说明本文描写了雨中泰山别具情趣的景物,表达了作者雨中登山的“独得Z乐”,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怀。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段):写作者想登泰山的心情由來己久,十分迫切。第1段:引杜甫诗、《孟子》文以及将过泰山而不登比作“欠债”,表达想登泰山的心情由来
2、已久,十分迫切。“惜乎”、“错过”等词,遗憾之情溢于言表。第2段:写天气不好,不能登山,就“憋闷”;犬色转口,能登山,就“兴致勃勃”。一—继续写想登泰山的心情十分迫切。第二部分(3~9段):以登山进程为记叙顺序,“移步换景”地描述雨中泰山别具情趣的杲物。笫3段:写在山脚纵览泰山全貌及在山麓看虎山水库。写全貌突出雨中特点:灰蒙蒙一片将老大一座高山裹了一个严实。写虎山水库突出水势浩大(亦是雨中特点):用准确的动词“跃”、“铺”、“碰”、“激”、“撒”等直接描绘;借“虬在湾”的地名,巧妙地把奔腾的大水比做“翻腾”的巨龙(当然,
3、“绕个弯”说,要比直接比喻更具文采);乂用人坝内外的对比,突出水势的汹涌澎湃。第4段:写在七真祠避雨。“七真”的塑像,作者并不欣赏;“站在龛里的两个小童和柳树精对面的老人”,作者赞赏有加。这是“有感而发”而不“人云亦云”。第5段:写冒雨走上登山的正路。本段略写名胜景点,详写山泉雨水,云开雾合。因为游记不是导游说明,不能照抄资料;因为要突出“雨中泰山”的景物特点。至于对经石峪多写了两笔,那是因为“一由大小的一个大石坪,光光的石头刻着一部《金刚经》”为泰山所独冇,带有特殊性(其他如石坊、长门洞Z类,各处名胜几乎都能见到),所
4、以略有“偏爱”。第6段:写在二犬门小憩。登山登到这里,略做休息;记游记到这里,也略做调整。行文手法张弛有度。第7段:写从下坡路转到上坡路,过云步桥。突出山势陡峭:只有探出身子的时候,才知道白己站在深不可测的山沟边,明明有水流,却听不见水声。写两种瀑布:一种是挂在山沟对面,像“一条两尺來宽的白带了,随风摆动”;一种是“紧贴桥后,我们不捉防,几乎和它撞个正着”。第8段:写走上攀登泰山主峰的盘道。写慢十八盘,突出野花野草长势售人:“连我上了一点岁数的人,也学小孩子,摘了一把”;写紧十八盘,引古诗文突出山路Z陡。第9段:写泰山极
5、顶。交代了小店、山石、有关传说之后,重点写山顶所见云雾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象。第三部分(10〜11段):写雨中登山的独得Z乐,强调这次登山使人感到意兴盎然。第1()段:用没看到日出也不扫兴,反衬雨中登山有独得之乐。第11段:用“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概括木次登山的经历,强调“意兴盎然”。文章在写作上有如下特点:选材得当。总的说来,详写白然景物,如山岚流瀑、云开雾合、奇松怪石、野花野草等,其中强调一个“雨”字,突出“雨中泰山”的特点;至于名胜古迹,除为泰山所独冇(如经石峪)或作者有独得Z见(如七真祠中的塑像)或突出泰山本身的特点
6、(如紧十八盘Z陡)Z外,大多儿笔带过。思路清晰。先写登山前,再写登山时,再写下山后;写登山时又是按照登山的进程,随着立足点的变化,“移步换景”地组织材料,白然严谨。写景富于变化。有全景有局部,有远眺有近看,有仰望有俯视,有动态有静态。角度丰富多变。语言典雅流畅。阅读木文,有作者如在眼前与你娓娓而谈他的这次旅游经历之感;文屮间或引用的古诗文,使文章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格调积极。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祖国河山及传统文化的热爱。筑丁教学建议一、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游踪,识别文中重点描述了哪些内容。1.白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二。2.
7、教师小结,明确两个问题:一是木文以作者登山进程为顺序,“移步换景”地描述雨中泰山别具情趣的景物;二是本文重点是描写山岚水势、云开雾合,对名胜古迹,虽提到不少,但详加描述的不多,因为要突出“雨中泰山”的景物特点。二、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1.如何写雨中的山、水、云雾?(1)笫3段写山的全貌突出了什么特点?哪些词语能够突出这一特点?(从略)(2)写虎山水库一层并没有着意写雨(明显提到的只有一句“迎着斜风细雨……”),但却处处紧扣“雨”字,何以见得?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作者着意写水势Z大,就是紧扣“雨”字——晴天
8、不会冇这等大水。具体写法,一是恰如其分地运用准确的动词,二是巧妙地化用比喻,三是通过动态与静态的对比。详见“课文说明”。(3)第5段写山水采用了什么观察角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略)(4)第7段写瀑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略)(5)第9段写泰山极顶的云雾,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如果说这段文字除了写云雾,还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