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63493
大小:3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29
《幼儿园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幼儿园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的研究琳子|2011-12-1314:15:00【摘要】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包括生活、游戏、学习、运动等环节,过渡环节是一日各活动中的“驿站”,是中转的,衔接的,过渡的,也是休息调整的;它是非正式的,是闲散的,自由活泼的。在研究中,我们从教师一日活动的组织和幼儿的活动出发,进行了细致、理性的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进行了新的思考与定位:认识到“过渡环节”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的价值,并在实施中加以充分的利用。同时还通过延长、融合、弱化等方式来组织过渡环节,关注过渡环节中教学节奏与幼儿身心节奏的适时调整,改变了以教学为中心的过渡环节转换机制,使过渡环节的价值得以合理、充分的发挥。【关键词】一日活动过渡环节延长融合弱化一、现状分析早期的幼儿教育提倡集体教学,幼儿一日的学习与活动被人为地分割为不同的版块,在版块与版块之间便出现了一个转换时间,被称之为过渡环节。传统模式中一日活动的安排与组织一般是由教师决定,在从上一个活动到下一个活动转换的等待时间中,幼儿无所事事,又不允许随意聊天。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九条“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第三点中指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这使得幼教界又一次重新审视和关注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问题,不少幼儿园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开始对过渡环节进行相应的尝试与改变,其结果如何呢?1、从一日活动的时间安排来看我国的幼儿园一般都对幼儿一日的活动有时间的限定,如:一日活动作息时间对照表作息时间一作息时间二来园接待7:45--8:00晨间活动7:45—8:40晨间锻炼8:00--8:40早操8:40--9:00早操游戏8:40—9:00早点9:00--9:10区域活动9:00—9:50教学活动(一)9:10—9:40教学活动9:50—10:20教学活动(二) 9:40—10:20户外活动10:20—10:50餐前活动10:40—11:00午餐10:50—11:30午餐11:00—11:30从这个作息时间对照表中可以看出,在《纲要》强调了“减少不必要的……过渡环节”后,幼儿园对过渡环节作了紧凑化的处理,减少了一项活动与另一项活动之间的过渡与转换时间。这种改变是否就是《纲要》所强调的精神呢?如果我们但从字面上来理解和实施《纲要》的精神——“减少不必要的”,就是说要尽可能的压缩过渡环节的转换时间,这似乎与上面过渡环节的紧凑化处理相符合。但是,我们在《纲要》中强调的是“以幼儿为本”,我们的教育提倡的是尊重幼儿,发展个性。因此,从尊重幼儿的角度来说这种紧凑的、特频繁的活动转换环节,也许并不真正是幼儿所需要的,也许并不利于个别化的教育,不利于优化幼儿的一日活动,不利于幼儿的自我管理。所以,我认为,不管幼儿需要、不需要,单一的紧凑化处理过渡环节,这种改变只是改表面,并没有真正解决过渡环节的实质问题。2、从教师的组织来看第一、过渡环节混杂在幼儿一日活动作息时间表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没有明确地区别出对于幼儿来说必要的和不必要的过渡环节,仍有较多集体进行的、不必要的过渡环节存在。这些不必要的过渡与转换环节,虽都是零碎的,短时的,但日复一日累计在一起也无形中占去了幼儿许多游戏和学习的时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第二、关于过渡环节的组织在过渡环节的处理中教师的组织是相当重要的,目前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发现教师处理过渡环节的方法比较单一,一般都是用生活环节来代替过渡环节。如:教学活动结束后请幼儿去小便、洗手等,而且环节之间的转换也比较生硬,这与新《纲要》中提倡的观念不太符合,因此我们觉得,教师在过渡环节的转换中还缺少一定的机智,过渡环节应当有更加自然和有趣的转换方式。另外,教师对幼儿在过渡环节中实施过多干预和催促的现象仍然十分多。如:晨间活动与教学活动之间入厕、喝水的过渡环节中,幼儿总喜欢一边做事一边闲聊或看看自然角的东西,为了减少等待,及时进行下面的教学活动,教师会经常性的对幼儿进行催促,要求幼儿尽快喝完水,及时进入教室等。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过渡环节中对幼儿实施了过多的控制和干预,没有充分尊重和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原因是如果教师不在规定时间里完成相应的工作,就会影响后面活动的进行,打乱正常的一日活动秩序,增加组织活动的难度;但教育应是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这种做法全然不顾幼儿在园生活时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是对幼儿主体性的不尊重,会对幼儿良好个性,健康人格的形成带来不利的影响。综合以上两方面的情况来看,幼儿园过渡环节的转换仍没有实质性的转变,管理者与教师没有全方位的、深入地去理解新《纲要》中关于“过渡环节”的阐述,正确的观念还没有树立。因此,我们确立了《幼儿园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的研究》的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一是在研究中转变教师观念,改变一日活动以及过渡环节的处理方法,统筹安排,丰富环节的组织形式,优化幼儿的一日活动安排。 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有效贯彻和实施新《纲要》的精神。二是通过研究促进教师与幼儿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发挥幼儿的自我调节功能,培养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二、研究方法与步骤1、方法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抽取本园中一班35名幼儿作为研究的样本。2、步骤(一)准备阶段(2004年5月——2004年7月)收集相关的资料,正确理解“过渡环节”的价值和意义,制订详细的研究步骤和阶段方案。(二)、实施阶段(2004年9月——2005年7月)1、区分必要与不必要的过渡环节,并进行调整。2、运用多种方法(游戏、故事、谈话等)来有效地组织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3、创设宽松的环境,灵活采用延长和紧凑的方法来处理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使过渡环节与幼儿的身心节奏相适应。4、调整一日活动的时间作息表,设立版块式作息时间,增加幼儿有可能“长时间做一件事情”的机会。(三)、总结阶段(2005年6月——2005年8月)1、整理实施中积累的资料与案例,并对此进行分析。2、撰写论文。三、定位与特征分析(一)过渡环节的定位在研究中,我们对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进行了重新的定义,认为: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包括生活、游戏、学习、运动等环节,过渡环节是一日各活动中的“驿站”,是中转的,衔接的,过渡的,也是休息调整的;它是非正式的,是闲散的,自由活泼的。它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是游离、边缘的性质,因此,在过渡环节中,我们应当允许幼儿以自由、放松和无拘无束的姿态出现,允许有不同风格和性质的活动出现。由此,也对过渡环节的教育价值、过渡环节与幼儿身心节奏等方面产生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二)过渡环节的特征分析第一、过渡环节中存在教育价值长久以来“过渡环节”是作为一个不入流的细节问题存在的,我们的思维中它所起的作用只是环节的转换与连接,没有什么教育的价值,因此,一直在想方设法的消除和避免。事实上,过渡环节这个细节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不仅仅在于它的转换与过渡作用,使一日各活动之间建立积极的联系与互动,而且还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独立的教育价值。从幼儿的方面来说:在宽松的环境中,幼儿不仅能利用过渡环节进行自主的游戏和学习,而且过渡环节还能给幼儿提供一个释放心理能量的空间,有利于幼儿自主自律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有利于教师进行现场的设计、思考以及一些临时的随机情况的处理。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将“过渡环节”作为一种独特的与其他活动同等重要的教育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而不是作为一种需要加以消极避免的误区。第二、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与教学的需求两种节奏的存在在幼儿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中,存在着两种节奏:其一是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安排,这一节奏一直以来是在显性的位置,大部分的活动时间安排都是从这一节奏出发的;其二是幼儿的身心节奏,在传统的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的处理中,这一节奏并没有被提到足够重视的程度。幼儿心理学中强调:“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与幼儿的心理健康也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如果不顾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幼儿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就可使幼儿情绪压抑,丧失自信心和兴趣,还可使幼儿产生心理上的疲劳。” 所以,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需要过渡环节,不仅是为了适应日常教学活动有节奏的更替的需要;还是为了适应幼儿日常身心活动有节奏更替的需要。这两种情况在日常的教学中既有彼此的区别,又互相交织在一起。以前,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幼儿在活动中身心转换的需求,而只是单纯考虑了教学转换的需要,用教学的转换生硬地取代了幼儿身心转换的需要。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两种节奏的更替存在一定的重合与交叉,但从实质上来分析,幼儿的身心节奏与教学活动更替的节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幼儿的身心节奏是有个性差异的,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身心转换节奏,不能用一个划一的时间或标准来加以转换;而教学活动的转换则是一个人为规定的节奏,主要是为了集体活动时节约时间。所以,在研究中我们适当调整时间的设置,用比较适宜的方法来处理两种节奏转换,在尊重幼儿身心的同时也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四、过渡环节的处理方法1、适时延长过渡环节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对于过渡环节的处理,单一的压缩并不能完全适应孩子身心节奏的转化,教师需要适时地延长过渡环节,这不仅给了幼儿自由活动和释放个性的时间,同时也给教师实现过渡环节教育价值的机会和时间。具体的策略有:(1)自主选择活动在教学中,我感受到了孩子对尊重与自由的渴望,他们希望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感受能宣泄出来,自己的意愿能说出来,他们渴望教师能给予这样的时间和空间,这种愿望就如春天的植物生长需要广阔的空间一样重要!于是,在每日发晨间活动后,我们班有了一段自主活动的时间,这是我们班孩子最热闹的时候,他们就象撒入油锅的水滴,噼里啪啦开了锅!有的孩子拿着各种各样的工具去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水;有的孩子抓起没完成的区域活动继续完成;爱说话的孩子在一旁讲着永远也说不完的悄悄话;好动的孩子会乘着这个间隙跑几圈;安静的孩子在一边翻看着图书┅┅虽然,所有的一切在外人看来会是一片乱遭遭的景象,有些孩子会无所事事,有些规则还未形成,但对于孩子来说,这是难得的锻炼自主、自理的机会,在不断的探索中他们会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效走向高效。在适当延长的过渡环节中,自主选择的方法对于中大班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适合的,中大班的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用自主选择活动的方法,将教师的刻意安排改变为幼儿的主动活动。这种自主的活动为不同个性、兴趣的幼儿提供了空间,使他们有发展和展示的时间,同时,也使一日活动的安排少了一些刻意和制度化的安排。(2)故事与游戏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延长了一部分的过渡时间,让经过集体活动的幼儿能有自由活动的时间,但这样处理后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幼儿沉醉在这一小块的时间中,使下面的环节很难进行。于是教师将故事和游戏等方法引入其中,来吸引幼儿兴趣,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过来,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的活动。例如下面的案例:分班上课结束,幼儿三三两两地在卫生间、阳台、走廊、活动室里,有的在边洗手边讲话,有的捧着书专心致志,有的在发芽的豆苗前指指点点,有的在活动室主题墙前说说笑笑,有的孩子已经陆续回到活动室中……于是,教师掀起琴盖开始弹琴,音乐声中,在活动室外面看书、谈话、观察的孩子陆续放下手上的工作回到活动室中。音乐停止时,大部分幼儿都回到了小椅子上,只有少数几个幼儿还在外面津津有味地喝水,还捧着书留恋忘返,教师也不催促,只是轻轻掩上活动室的门,拿起厚厚的故事书,马上有孩子在下面大叫:“老师要讲故事了!”教师翻到有折痕记号的地方,捧着书开始讲故事了:“《红色冠军》动物学校的河马老师说:‘下星期一,每个人都要带一样…’(讲到这里老师的声音停了下来,幼儿的交谈声一下子消失了,都屏住呼吸听老师讲)“ 红色的东西来学校,谁带来的东西最有趣,老师就……”这时,活动室的门慢慢地开了,逗留在外面的幼儿一声不吭地溜了进来,悄悄地在椅子上坐了下来,一个幼儿特意从老师的座位边经过,朝老师手中的书看了看。老师的故事还在继续:“…小朋友开始睁大眼睛寻找红色的东西。小猪……”围坐在老师周围的孩子静静地听着,完全被教师讲的故事所吸引,直到结束。2、调整作息时间融合过渡环节我们知道现行的作息时间中有不少的过渡环节是完全不必要的,那如何来处理这些不必要过渡的环节呢?在研究中,我们通过调整作息时间,使活动之间互相融合,尽量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过渡环节。作息时间调整前后对照表调整前调整后晨间锻炼7:45--8:40晨间活动7:45—8:50早操早点8:40--9:00生活活动8:50—9:00教学活动9:00--9:50区域活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9:00—10:50区域活动9:50--10:40餐前活动10:40—11:00午餐活动11:00—11:50午餐活动午睡活动11:00—2:20午睡活动11:50—2:20点心时间2:20—3:00点心、游戏活动2:20—4:00游戏活动3:00—3:40户外活动3:40—4:00 离园活动4:00—5:00离园活动4:00—5:00从调整前后的作息时间中,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发现,调整前的时间表中,每个活动都有比较严格的时间规定,一日活动的整体时间被切分为小块;而调整后的时间表中,比较突出的是版块式的时间,将可以合并,可以由教师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融合,避免环节频繁转换带来的不必要的过渡时间。它的优势在于:(1)增加弹性的时间,给教师灵活组织教学的机会。版块式的作息打破了原有的一次完成一件事情的严格的时间表,增加了弹性的时间,给教师和幼儿比较大的自主权,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班级中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自行安排活动的次序和时间长度,而不必有顾虑,有利于教师真正从幼儿身心转化节奏的角度来灵活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幼儿在教育中的主体位置。(2)拥有自我安排和分配的时间,利于幼儿的自主调节。版块式的作息增加了整体的时间,使幼儿拥有了“长时间完成一件事情”和“跨时间完成一件事情”的可能性,打破了我们传统观念中的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事情的观念。例如:《快毕业了,我们要做的事情》这个主题活动中,教师就给幼儿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让幼儿依据这一主题,去设想、讨论需要做的事情,然后将具体完成的过程交给幼儿自己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与安排,并进行合理的分工与统筹的安排。这无疑对幼儿的自主能力是一个比较高的考验。需要注意的是,在版块式的作息中,教师要讲究变通,仍要运用游戏、音乐、故事等方法与技巧,让版块之间的过渡环节模糊、软化,边缘互相融合。3、低结构活动中弱化过渡环节过渡环节对于幼儿整个的一日活动来说是边缘的、不稳定的,从时间上来说也是非常短暂的,经常界于两个活动之间。因此,在研究中,依据过渡环节的这一性质,我们采用了弱化的方法来处理过渡环节。也就是说,将集体活动从高结构转化为开放的,低结构的活动,使前一活动顺利、自然的过渡到后一活动中去,使过渡环节与其他活动没有明显的区别。例如在中班蜗牛的半日活动中,教师预设了:活动一:抓蜗牛→活动二:玩蜗牛→活动三:说蜗牛→活动四:养蜗牛的流程。“老师,我发现了蜗牛!”舟舟小心翼翼地拿着蜗牛让我看看。说话间,又有许多孩子手里捧着个蜗牛过来了。“我们把蜗牛养起来,好吗?”“可是,我不知道怎样养?”一个孩子发出了疑问。“对上次我带来的蜗牛就被弄死了!”蒙蒙惋惜地说。“你们去看看在哪里抓到蜗牛的?这样就能知道蜗牛需要什么样的家了!”老师的一个建议,所有的孩子都忙开了,有的研究蜗牛的家,有的在豆苗中细心地搜寻蜗牛的踪迹……老师从自然角中找到了两个废弃的鱼缸,洗干净。不一会儿,孩子们就有了发现:“老师,蜗牛在湿湿的地方!”“老师,蜗牛在有草的地方!”“我知道,蜗牛爬过的地方会有一条白线!”听完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发现,我们开始为蜗牛建家,孩子们挖来了泥土、苔藓,采来了嫩叶、杂草,把它们一层层铺在金鱼缸中,把蜗牛小心翼翼地放进去,孩子们像完成了一个大工程样地松了口气。 “你看,蜗牛要爬出来了!”刚解决了一个问题,又有新的困难了。“怎么办啊?”老师也显得一筹莫展。“拿个盖子把它盖住!”“不行,蜗牛要闷死的!”一个建议刚出来,就被别的孩子否定了!“我来管牢!”“拿张纸,钉些洞洞,就不会闷死了!”“我去拿纸!”性急的孩子冲向了教室。等白纸蒙了上去,蜗牛是爬不出来了,可孩子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这样我们看起来一点都不方便,都被挡住了!”“对啊,我都看不到了!”“只能从边上看了!”听见孩子们的议论声,老师又回了过来,顺势问到:“有什么好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吗?”大部分的孩子露出了为难的表情,有些孩子干脆说:“老师,你帮帮我们吧!”“老师,用这个!”一个孩子不知道从哪个角落中找来了一个透明的塑料袋。在老师的帮助下,蜗牛的家蒙上了透明是塑料袋,还钉了一些小洞,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开始了自己的观察和探索。上述的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开放的,低结构的教学活动,在整个半日活动中,教师预设的目标达成了,幼儿在整个的时间中也非常的自由,没有生硬的过渡和转化,一切都非常的自然、有序。因此,开放的、低结构的集体活动、生活活动等对于贯彻《纲要》精神,弱化不必要的过渡环节是非常好的一种手段。五、结论与思考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合理、充分发挥过渡环节教育价值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都有不同的收益。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最大是转变是:教师的观念得到了更新,行为有了本质的变化,过渡环节以及一日活动的组织都从教师的主观控制转换到了幼儿的自主调节,但在这个转变中,教师也没有放弃指导和设计,所以并没有造成“放则乱”的状况。从幼儿的角度来说,在有序自由的氛围中幼儿获得了自主能力的极大发展,从事事寻求帮助到独立地解决问题;从关注自己到考虑同伴的需求;从独自游戏到结伴游戏,孩子的能力在研究中获得了非常大的变化。但,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在过渡环节中对于两种节奏如何更好地处理,更符合幼儿的需求,还没有比较科学的结论,在研究中只是凭借一些实际的经验,和对幼儿反应的客观分析来作出应对和调整。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注重这一方面的研究,希望从中找出比较客观、科学兼顾两者的方法和策略。回顾整个的研究过程,我们发现对于过渡环节的重视和改变,是一个师幼共同探索、共同调整、适应的过程。在过渡环节中,教师指导和幼儿自主之间的处理关系有许多种的方法,在实践中,教师要依据实际的情况,在追随幼儿兴趣并提供支持的前提下,灵活地选择和运用。让过渡环节成为师生积极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幼儿个性的过程,同时也让这个过程自然、和谐,充满乐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