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学基础字义浅释之三

圣学基础字义浅释之三

ID:41632741

大小:86.3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29

圣学基础字义浅释之三_第1页
圣学基础字义浅释之三_第2页
圣学基础字义浅释之三_第3页
圣学基础字义浅释之三_第4页
圣学基础字义浅释之三_第5页
资源描述:

《圣学基础字义浅释之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圣学基础字义浅释之三郭帅华老师老法师:请坐,大家请坐。好,我们开始。学生:大经科注学习班心得汇报。师父上人尊鉴:下愚弟子今日汇报之题目为「圣学基础字义浅释之三」。仁《说文》:「仁(),亲也。从人从二。忑,古文仁从千心。」常人之情,於至亲则多相亲爱,如母之爱子、子之孝父。《孟子》曰:「仁者爱人。」正义曰:「以仁存乎心者,是爱人者也。」《墨子.经说下》:「仁,仁爱也。」故「仁」之言仁爱也。《周礼.地官.大司徒》:「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郑玄注曰:「爱人及物曰仁。」《孟子.尽心章上》:「亲亲而仁民,仁

2、民而爱物。」《中庸》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郑玄注:「人也,读如相人偶之人。」二,偶数也。即《仪礼》郑注所谓「相人偶」之义,前儒之训仁皆主「相人偶」之说,即以人意相存问,彼此相亲密之辞。徐铉曰:「仁者兼爱」,二如己之与人相亲。仁爱之心由己而发,施仁爱之行《礼记.经解》:「上下相亲谓之仁。」於他人,故从人从二会意也。人也。」正义曰:「孟子言为仁盖人非仁不立,仁非人不行。合《孟子.尽心章下》亦曰:「仁也者,者,所以尽人道也,此仁者所以为人也。仁与人而言之,则人道尽矣。」於此而知,仁者,人当行之道也,人之所以

3、为人者在此耳。与人相亲爱,扩而广之,则为博爱,韩昌黎曰:「博爱谓之仁。」仁之古文为从千从心,为「忑」,千言其多也。唯仁能服众心,心之仁爱扩充天下,泽及千万人。千万人皆以己之仁爱心施於他人,爱心遍世间,则是天下一家也。申而言之,仁字之「二」亦指两种关系而言,小则人与人仁爱,进而升之,家与家仁爱,团体与团体仁爱,乃至宗教之间互行仁爱,国与国间互行仁爱,仁爱之心施於自然万物,则世界和谐自至、幸福美满永随也。仁又为仁德之人,《论语.学而》:「泛爱众,而亲仁。」邢黒疏:「亲仁者,有仁德者则亲而友之。」爱今「仁爱」之爱,

4、本义为行走之貌。《说文》:「爱(),行兒。从夂(音虽)(音爱)声」,为爱之后起字。《玉竄心部》:r,今作爱。」因其为行貌,故从表行走之「夂」,爱行而废矣。仁爱之爱,本字为rj,《说文》:「,惠也。从心无(音记)声」。本义为仁爱,《尔雅.释诂》:「惠,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S:『古之遗爱也。』」《史记.郑世家》集解引贾逵注曰:「爱,惠也。」许慎受学贾逵,故依其师说训「惠」。生於心,故从心。「无」为饮食气逆不得息,气息下行为其常态,气逆则在上在外。人具爱心,则惠利於人,亲爱之心在

5、於外,故爱从无声也。「爱」又为亲爱之称,《战国策.赵策四》:[■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用之事、物,则为喜爱。《字汇•心部》:「爱,好乐也。」人之情,过爱於物,则不忍割舍,故爱又引为吝啬。《孟子.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赵岐注曰:「爱,啬也。」爱,惠也;惠,仁也;仁,亲也;爱、惠、仁、亲四字义近。《说文》:「和(),相膺也。从口禾声。」本义为声相应。「和」原「鸣鹤在阴,其为竹管,以和众声,故从禽。经典多假和为和。《说文.皿部》:作「咏」,为左形右声,今作左声右形。《易.中孚》:子和之。」因

6、乃言或声之相应,故和从口。《说文》:「禾,嘉穀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因得时之中也,中和而生,中和而成,故名为禾。禾之音含「中」义,和亦含「中」义,故和从禾声,声中有义。和者,兼容协和之谓也。凡调和得中者,古多名为和声。《说文.禽部》:「和,调也。从禽禾声。读与和同。」乃指音乐调和得其适中之律也,禽记.乐记》:「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言圣调味也。从皿禾声。」乃指饮食调和得其适中之味也,调味必於器中,故从皿。因书写简便故,今则和行而和、盔皆废矣。(段玉裁语)和为修身、

7、处事之要,亦为中华精神之要,有三:一为修身之要,须得其身心之和。和必兼「中」言,仁在其中矣。《广韵.戈韵》:「和,不坚不柔也。」郑《目录》言《中庸》之旨云:「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言喜怒哀乐乃属外情,缘事而生,未发之时,澹然虚静,心无所虑而当於理,乃清净本性之体,故「谓之中」。有喜怒哀乐之情,虽复动发,皆以中节限之,不使过之,犹如盐梅相得,性行和谐,故云「谓之和」。无事则清净无染,遇缘则发之中节

8、,若琴瑟之弦,上下高低,无不协调。故中之以为体,天下之大本;和之以为用,天下之达道。中和两具,天地得其位,万物得其育也。《礼二为处事之要,须得其人我之和。和必兼「敬」言,顺在其中矣。王立乐,使君臣上下同听之,上之敬下,下之敬上,则莫不和敬也。众人皆不齐,和而容之,敬而勿谤,得其人和矣。诸事咸不一,和而顺之,敬而勿怠,得其事和矣。见不同者,求同存异,敬而勿毁,得其心和矣。学有异者,和而不同,敬而勿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