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609827
大小:11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8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乞巧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所描写的节日的热闹景象,体会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3.通过故事、节日、诗歌的学习,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教学重点:1.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乞巧节日的景象,体会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2.会讲牛郎织女和嫦娥的故事教学难点:通过诗句的学习体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感受民间故事、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传承。学情分析:1.牛郎织女的故事,可以提前布置学生通过向家长请教、上网等方式了解,是比较容易达成的。2.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具备一定的能力,《乞巧》一诗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可以借助注释和生活经验进行学习,
2、初步读懂诗意。3.对于七夕节学生并不了解,节日所表达的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学生也不易理解到。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1.学生讲述在课前了解到的《牛郎织女》的故事。2.教师简单概括故事内容,引出乞巧节。3.学生自读“资料袋”了解乞巧节的风俗。4.揭示课题,学习写生字“乞巧”,并相机理解诗题的意思。二、初读全诗,读出诗句的节奏和韵味。1.学生自读诗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并进行评价指导。3.画出诗歌的节奏,学生再练读,努力读出节奏。乞巧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4.师
3、范读,声断气相连,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三、再读诗句,理解诗意1.学生合作学习,联系注释、资料袋和已有的知识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2.学生汇报交流诗句的意思。3.提出学习中的疑问。预设理解的难点“今宵”和“碧霄”4.出示“宵”和“霄”的字形演变过程,从而理解从字义。宵:表示夜的意思,今宵指的就是今夜。霄:表示有微云的天空。碧霄指的就是深蓝色的天空。5.学生小组说说诗句的意思。(七夕节这天夜里,人们看着那深蓝色的天空,心里想着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家家户户都望着月亮,穿起红丝线来,人人都乞求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四、三读诗句,体会想象1.引导学生读中想象,自读“家家乞巧望
4、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边读边想象,乞巧节这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景。2.课件出示家家对月乞巧的一些图画,丰富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有更真实的感受。3.补充资料,是讲述乞巧节的各种风俗,并引导学生思考,人们在乞求什么?乞()乞()乞()3.总结人们望月穿丝,投针验巧,吃巧果,用花草染指甲等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4.再次有感情的读诗。五、拓展阅读,总结提升1.师:一段民间故事连接了一个美好的节日;一个美好的节日又引出了一首凝练的古诗。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2.拓展阅读:《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清明》:清明时节雨
5、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酒。《寒食》:春城无处不开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六、课后作业开展一次“我们的节日”语文综合实践学习,找找与中华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故事,办一期语文小报,并进行一次班级交流。板书设计乞巧故事家家望月穿尽红丝节日追求美好生活诗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