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分析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分析

ID:41607926

大小:55.4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8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分析_第1页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分析_第2页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分析【摘耍】目的研究并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一一2010年12月所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计2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式方法针对以上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措施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详细分析与研究。结果20例患者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治疗,术中发现7例病灶位于皮下脂肪层,10例病灶位于腹直肌与前鞘之间,3例病灶位于脂肪层及肌肉与腹膜之间。17例单发,3例有2个病灶,病灶直径1-5

2、cm。手术切除病灶周边组织0.5-lcm,术后20例病理诊断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3月至1年,无一例复发。结论手术治疗是现阶段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为直接与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词】剖宫产;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手术;病灶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6996-0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月一一2010年12月所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计2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20-35岁,平均年龄为(25・3±4.5)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距离剖宫产手术时间在7月-30个月范围内。以

3、上患者从年龄、病史等方而来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采取回顾式方法针对我院所收治的2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措施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详细分析与研究。1.3统计学处理本文中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经t检验,期间比较经X2检验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0例患者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治疗,术屮发现7例病灶位于皮下脂肪层,10例病灶位于腹直肌与前鞘之间,3例病灶位于脂肪层及肌肉与腹膜Z间。17例单发,3例有2个病灶,病灶直径l-5cmo手术切除

4、病灶周边组织0.5-lcm,术后20例病理诊断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3月至1年,无一例复发。3讨论3.1剖宫产术后腹壁了宫内膜异位症致病原因了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主要有了宫内膜种植学说、淋巴血管播撒学说和体腔上皮化牛学说等理论。Sampson首先提出子宫内膜种植学说,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经期返流的内膜细胞从输卵管逃逸后在盆腔周围种植后形成。种植理论同时被用来解释腹壁切口了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手术屮将微小的子宫内膜碎片遗留种植于腹壁切口,继续生长而发生。腹壁切口了宫内膜异位症最常继发于剖宫产术后,潜伏期多在子宫切开后半年

5、至2年,少数可达21年[1]。与此同吋,受到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周围组织的纤维化反应因素影响,导致该部位在患者术后活动中出现明显瘢痕、结节或者包块。一般情况下,病灶位于患者筋膜、肌肉以及皮下组织,经期有明显疼痛感。3.2剖宫产术后腹壁了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断剖宫产术6个月后腹壁切口瘢痕处出现与月经有密切相关的疼痛结节、肿块,应考虑此病。同时还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方式[2],确定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灶的大小以及具体部位,且检查过程中无并发症产生。3.3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由于腹壁切口愈合过程中形成坚硬

6、的瘢痕、结节或是肿块[3],病灶处于大量结缔组织包围中,药物难以达到有效浓度,郎景和认为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彻底切除病灶方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本组病例均为手术治疗,手术范围超过0.5—lcm,术后效果好,无复发。腹壁切口了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内膜种植有密切关系,因此要求在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内膜种植。首先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其次要提高手术技巧,术中注意保护切口,不重复使用清理宫腔的纱布,缝合子宫切口时缝线不要穿过子宫内膜,以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参考文献[1]向阳,连利娟,吴葆帧,等•腹壁切口子

7、宫内膜异位症15例报告[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26(5):303-30.[2]夏冰,韩力群,李玉芳,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0,12(4):285-286.[3]张绍芬,陈,张剑峰,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与口服避孕药联合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的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12):912-9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