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一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安徽省六安一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ID:41606590

大小:215.5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28

安徽省六安一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安徽省六安一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安徽省六安一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安徽省六安一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安徽省六安一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安一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安徽省六安一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題2分,共48分,在给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日要求的。)1、东汉崔宴的《政论》记载,“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犁,一人将Z,下种挽楼,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屮描述的农具是2、除三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瞪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正处于A.资本主义萌牙前夜B.文艺复兴前夜C.宗教改革前夜D.工业革命前夜3.郭沫若在《奴隶制吋代中国古代史

2、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一书中在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D.井出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4.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这种状况表明小国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增强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C生产力水平岀现质的飞跃D.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5.下列各项史料中,

3、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街辐犊,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B.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会,tl入前七刻击钮三百下散c.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呜,卖早市者又开店矣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3.“明设官,开国数年一再更定,内外无偏重,大小监制,缓总繁减,威克互济,可为尽善。独是罢丞相而尊尚书,事难画一,缓急不辨,以此得,亦以此失,势有然也。”材料主要反映明朝废丞相后A.权力过于分散B.行政效率提高C.中央集权加强D.君权空前强化4.1864年,普鲁士公使在大沽口私

4、自捕捉了三艘丹麦商船作为战利品(当时两国是敌对国),满清政府根据国际法严重抗议。最后,普国退还簡船并支付1500美元赔偿金。这在本质上说明满清政府A.领士主权意识增强B.开始利用国际法维护本国权益A.满清政府的国际视野逐渐加强D.利用近代外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5.读甲午战争后中国官办和商办企业情况表。1895-1913年设厂数傢)资本额(万元)官办和官商台办852947.6商办4659081.2合计55012028.8据此表可知,1895-1913年间,民营企业A.面临的发展阻力在逐渐减小B.仍没有摆脱官办企业的束缚C.成为当时近代化的主导力量0.办厂规模逐渐超过

5、官办企业6.吾因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Z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屮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0.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5[其份国本他国家6624.8949.49.26256125.9002.991.20815130.9055.714.04255132.9100.89

6、6」4974231.9148.310.3930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因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屮国因际地位提高11.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①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②中因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③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④世界市场的

7、发展③④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12.1912年4月22H《屮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覆,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13.1919年以后,西装作为新文化的象征之一冲击传统的长袍马褂,西装渐渐得以流行。以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发达城市为中心,在上流社会和学校的青年学生、教师以及公司洋行、各机关的人员中掀起穿西装的热潮。但新中国成立以后,占服饰主导地

8、位的直是小山装。这体现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