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二数学第十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东方龙学校(初三室堂L专用教程第土讲八上第五章位置的确定一、【专项练习】专题一:确定位置这类问题就是生活屮物体的定位问题,但一般都需要两个数据,有的用“区域定位法”B
2、J:“方向加距离”,有的用“极坐标法”即“角度加距离”,有的用“直角坐标法”即“水平方向加竖直方向”,有吋也与勾股定理综合使用.典例剖析例1.如图1,已知棋子“车”的坐标为(—2,3),棋子“马”的坐标为(1,3),则棋子“炮”的坐标为A.(3,2)B.(3,1)C.(2,2)D.(一2,2)例2.如图2是某市市区四个旅游景点示意图(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请以某景点为原点,建立平而直角坐
3、标系(保留坐标系的痕迹),并用坐标表示下列景点的位置。①动物园,②烈士陵园0专练一:1、已知外婆家在小明家的正东方,学校在外婆家的北偏西40,外婆家到学校与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相等,则学校在小明家的()A.南偏东50B.南偏东40C.北偏东50D.北偏东402、张老师住在学校的正东200米外,从张老师家出发向北走150米就到李老师家,若选取李老师家为原点,分别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学校的坐标是()A、(-200,-150)B、(200,150)C、(-150,-200)D、(150,200)3、小明从家里出发向正北方向走200m就到了学校
4、,如果以小明家为原点,学校的位置为,如果以学校为原点,他家的位置为.4、某地震多发地区有互相垂直的两条交通主干线,以这两条主干线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长度单位为lOOkni,地震监测部门预报该地区将有一次地震发生,震屮位置为(-1,2),影响范围的半径为300km,则下列主干线沿线的6个城市在地震影响范闱内有个.主干线沿线的6个城市为:4(0,-1),3(025),C(1.24,0),£>(-0.5,0),E(1.2,0),F(-3.22,0)专题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架起代数、几何的桥梁,它很直观地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典例剖析例1.若点M(1,267-1)
5、在第四象限内,则Q的取值范围是・例2.点人(1,-2)关于兀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点A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例3.点P在第二象限内,P到兀轴的距离是4,到y轴的距离是3,那么点P的坐标为A.(-4,3)B.(-3,-4)C.(-3,4)D.(3,-4)专练二:)C.(—2,3)1、下列各点屮,在第一象限的点是(D.(—2—3)10的阴影区域内,则目标的坐标可能是A.(2,3)B.(2,-3)6、在一次科学探测活动屮,探测人员发现一目标在如图()A.(-3,300)B.(7,-500)C.(9,600)D.(-2,-800)8、点(q,b)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9
6、、若点P(m,用)在第二象限,则点0(岡,一〃)在第象限.15、己知点P坐标为(2—a,3。+6),且点P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求P点坐标.专题三:变化的鱼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图形上各点坐标变化,引起了图形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图形的平移、轴对称、屮心对称、伸长、压缩等变换.典例剖析例1.己知,如图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0为坐标原点,四边形0ABC是矩形,点A、C的坐标分别为A(10,0)、C(0,4),点D是0A的中点,点P在BC边上运动,当AODP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为o例2.如图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整数点,其顺序按
7、图中“T”方向排列,如(1,0),(2,0),(2,1),(3,2),(3,1),(3,0)根据这个规律探索可得,第100个点的坐标为.专练三:2、三角形中,A(-4,-2),B(-1,-3),Q(—2,-1),将三角形川兀'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对应点川,夕,U的坐标分别为,,・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2,—2),在y轴的负半轴上确定点",使三角形弭0"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共有().A.2个B.3个C.4个D.5个12、如图24,三角形加农中任意一点P(x(),%),经平移后对应点为人(勺+3,%-5),将三角形作同样平移
8、得到三角形4BC,求人,B、,q的坐标,并在图中画出446的位置.13、观察图25屮图形由(1)-(2)一(3)-(4)的变化过程,写出每一步图形是如何变化的,图形中各顶点的坐标是如何变化的.二、【水平测试】1.点P(m+3,m+2)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上,则点P坐标为()A.(0,-1)B.(1,0)C.(3,0)D.(0,-5)2.如图,己知ZiABC的顶点B的坐标是(2,1),将△ABC向左平移两个单位后,点B平移到5,则B的坐标是()•A.(4,1)B.(l,0)C.(-l,1)D.(0,1)3.已知点P在第二象限,且到x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