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的教学认知与发展

地理教师的教学认知与发展

ID:41593422

大小:62.8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28

地理教师的教学认知与发展_第1页
地理教师的教学认知与发展_第2页
地理教师的教学认知与发展_第3页
地理教师的教学认知与发展_第4页
地理教师的教学认知与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教师的教学认知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理教师的教学认知与发展作者:丁生军作者简介:丁生军,江苏省海安县教师发展中心。原文出处:《中学地理教学参考》(西安)2017年第201712期第62-64页内容提要:教学认知作为影响教学活动质量高低的两大关键因素乞一,其含义和意义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对教学本质、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和地理教学的认识与理解成为地理教师教学认知的重点,上述内容成为教师个体教学认知生成的主体,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活动的效果。坚持不懈地自主学习和持续不断地教学反思是教师个体发展教学认知的主要途径。期刊名称:《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复印期号:2018年06期关键词:地理教师/教学认知研究

2、表明,教师的学科理解与教学认知是影响课堂教学活动质量高低的两大关键因素。将上述两点从影响教学的众多因素中专门析岀,是为了使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方向更加明确,而这两点也恰好对应美国学者舒尔曼所提出的教师〃教学知识"构成中的本体性知识与条件性知识。其中,作为本体性知识的学科知识,是以教师个体的学科理解为基础建构的;教学认知作为教师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则必须通过教师基于自身教学实践的主动学习与自觉反思等途径来获得发展。一、教学认知的含义及意义L教学认知的含义教学认知是个体对教学活动及相关各影响因素的了解与认知,它与教师学科教学认知(PedagogicalContentKnowi

3、ng,简称PCKg)部分重叠,后者更侧重于学科范畴。教师的教学认知与学科理解一样,不同主体具有不同的教学认知视角,其获得的认知图景也各异,或模糊或清晰,或偏颇或全面。笔者从地理教师的视角切入,从中学地理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试图梳理中学地理教师教学认知内容的主要构成,以及个体发展教学认知的主要途径。客观而言,每位地理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认知,说得更具体一些,他们都有个性化的地理教学认知。但好比盲人摸象一样,这些教学认知与事实之间总有些出入,只不过有些接近而有些较为疏离而已。2•地理教师教学认知的基本内容教学认知的内容是与教学活动相关的一切,庞杂且富于变化。要求教师对这些都有所认知甚至

4、明察秋毫并不现实。对中学地理教师而言,下面几个方面应该是教学认知关注的重点。(1)对教学本质的认知〃何为教学〃的问题,即是对教学本质的追问。对此问题的认识,广泛、深刻地影响着教师个体日常的教学行为,其意义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可是,事实上许多教师对〃日用而不知"的教学从未有过类似的追问。那么,他们有没有自己的教学认知?如上所述,肯走有。只不过许多教师的教学认知建立在他们作为学生时所感知的〃教学"之上,这就不难解释何以在他们的教学行为中总能发现其以前中小学教师的〃影子"。这样的〃薪火相传"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它无形中阻碍了教师个体教学认知的独立建构与发展,也难以适

5、应新课改的时代要求。教学天然地内含于教育,因此对教育的理解成为对教学本质认知的基础。在中国,〃教育”一词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成为“亚圣"孟子眼中的〃君子三乐"之一。《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同样在《说文解字》中,许慎认为〃学〃源于“教",意为"觉悟〃。在西方,〃教育"的词源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是在特定环境中,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由此可以看出,传统上中西方对于教育的理解各有侧重。概言之,中国侧重于〃外烁〃,西方则更强调"内发"。可见,与中国相比,西方教育观更强调教育活动要顺应人的

6、天性,要把学生的潜质引发出来。教学作为教育学领域的术语初见于17世纪,是"一种活动,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活动的目的是学生的发展,活动的内容和主题是课程,活动的本质是互动。教学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利用各种工具,在一定的、真实的情景中,学生、教师、课程三者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1]教学的基本功能是帮助学生建构对世界的认知,从而使其获得进一步认识世界的能力。教学过程有三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和课程,三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对教学本质的追问,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永远处于接近真相的过程中,但没有谁(包括上述的理解)能够说已经完全理解并把握了教育教学的本质。就此而言,对教学本质的追

7、问又成为推动教学认知发展的不竭动力。(2)对教学对象的认知传统教学”对教学对象(即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甚了解,造成盲目教学,教学效果欠佳的现象并不鲜见,即使专业导向是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做了精心的策划,效果仍难以令人满意"[2]。如前所述,教育就是以每位学生的先天禀赋为基础,经由教学等外部过程,使学生理解、内化人类以往文明的成果并以此更新他们的认知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保证与体现。由此可知,对教学对象的了解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与前提。奥苏伯尔曾说:”如果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