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024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B04024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ID:41592324

大小:78.1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8-28

上传者:U-991
B04024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_第1页
B04024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_第2页
B04024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_第3页
B04024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_第4页
B04024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B04024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号B04024课程名称中文名:病理与病理生理学英文名:Pathologyandpathophysiology课程性质□通识必修课程□通识选修课程□大类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口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学分3周学时3主要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目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具有临床性质的基础I矢学,主要研究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前者侧重于疾病状态下组织器官的形态变化,后者侧较多从生理功能和代谢改变来认识疾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掌握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变特点和基本的理论和学说等。其教学目的是帮助I矢学生打好认识疾病的理论基础,培养对疾病有关问题的分析能力;建立诊断疾病的思维方法,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护理专业学生奠定I矢学与预防保健基本知识,使学生从基础I矢学顺利向临床护理学习过渡。(二)教学环节和学时分配本课程的教学环节主要是采用多媒体课堂讲授。总学时:48,全部为理论课时。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应激(2学时)1•教学内容(1)概述:应激、应激原概念,应激的特点,良性和劣性应激,全身适应综合征的概念及分期。(2)应激的全身性反应;神经内分泌反应: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下丘脑-乖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其它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胰岛素、B-内啡肽及调节水盐代谢的激素在应激时的变化状态、原因及其意义。(3)应激的细胞反应;热休克蛋白的概念、组成、生物学特点、功能和表达调节;急性期反应、急性期反应蛋白的概念、分类、来源及生物学功能。(4)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机能变化;物质代谢率、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变化,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及免疫系统的功能变化的特 点、原因、机制及意义。(5)应激与疾病:应激与疾病的关系,应激性溃疡的概念及其发生机制,应激参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可能机制,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的关系,其它应激相关性疾病。。2.基本要求(1)掌握:应激、应激原、全身适应综合症、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急性期蛋白的功能、HSP的功能(分子伴侣)。(2)熟悉:应激性疾病和应激相关性疾病;应激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3)了解:病理性应激反应的防治原则。3.重点与难点(1)重点: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2)难点:热休克蛋白表达的调控,热休克蛋白的功能。(二)绪论、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3学时)1.教学内容(1)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的内容及其在医学中地位;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学习方法。(2)细胞损伤和死亡的原因;细胞损伤的超微结构形态变化、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样变性的概念和病变特点。(3)萎缩概念和种类;坏死、凋亡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及结局;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及类型;化生的概念和意义;肥大的概念和病变。2.基本要求(1)了解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的内容、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方法及其研究方法和发展。(2)掌握细胞损伤的原因;萎缩的概念;各种细胞损伤的形态学特征;坏死的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凋亡的概念及特征;肥大、增生的概念。(3)熟悉细胞损伤的超微结构形态表现: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的病变,细胞核的病变,基底膜的病变,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和类型。(4)了解细胞损伤、坏死形态及凋亡的发生机理。3.重点与难点(1)重点:坏死的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2)难点:凋亡的特征。(三)损伤的修复(2学时)1•教学内容(1)再生与修复的概念,再生的方式,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血管、结缔组织、上皮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再生的机理;影响再生的因素。(2)肉芽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特征;创伤愈台的类型和基本过程;机化的概念,基本方式和过程;骨折愈合的形态学表现,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2.基本要求(1)掌握常见组织的再生、创伤愈台的基本过程、创伤愈合的类型。(2)了解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4学时)1•教学内容(1)充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肝、肺淤血的病变。(2)局部缺血的原因和后果,血栓形成和血栓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血栓形成过程和形态,血栓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栓塞的概念和栓子运行方向,血栓、栓塞及其后果。(3)梗死的概念、原因、病变和结局。2.基本要求(1)掌握淤血的概念、后果;肝、肺淤血的病变;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及梗死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后果;梗死的形态特征。(2)熟悉动脉性充血的概念、栓子运行方向。(3)了解出血的类型、梗死的原因、后果。3.重点与难点(1)重点:血栓形成。(2)难点:血栓形成的机制。(四)炎症(3学时)1•教学内容(1)炎症的概念;炎症的原因;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炎症的病程分类。(2)急性炎、慢性炎;炎症的类型:变质性炎、渗出性炎。(3)炎症的常见类型:急性炎症(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增生性炎(非特异性炎、肉芽肿性炎);炎性肉芽肿的概念、类型及病变特点。2.基本要求(1)掌握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炎症的常见类型及其主要特征,炎性肉芽肿的概念、类型及病变特点。(2)熟悉炎症的原因、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炎症的意义。(3)了解影响炎症过程的因素、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炎症的经过和结局。3.重点与难点(1)重点: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炎症的常见类型及其主要特征,炎性肉芽肿的概念、类型及病变特点。(2)难点:渗出的发生机制和渗出过程。 (六)肿瘤(3学时)1.教学内容(1)肿瘤的概念;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肿瘤异型性;肿瘤的生长及扩散(生长方式,转移途径);肿瘤的分级与分期;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肿瘤的命名原则及分类。(2)常见肿瘤举例:乳头状瘤、腺瘤、囊腺瘤、鳞状细胞癌;腺癌;移行上皮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常见的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癌与肉瘤的区别;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平滑肌瘤,纤维肉瘤,脂肪肉瘤,骨肉瘤及多种成分构成肿瘤的好发部位、形态特点及生长特性。(3)肿瘤与机体的相互影响;肿瘤的病因学及发病学。2.基本要求(1)掌握肿瘤的概念,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及扩散,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肿瘤的分类和命名原则,乳头状瘤、腺瘤、鳞状细胞癌、腺癌、移行上皮细胞癌、癌前病变及原位癌的概念。(2)熟悉肿瘤性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脂肪瘤、纤维瘤、纤维肉瘤、葡萄胎和绒毛膜上皮癌的一般特点,恶性淋巴瘤的概念及主要类型、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基本概念。(3)了解基底细胞癌、骨肉瘤的好发部位、肿瘤与机体的相互影响、肿瘤的病因和发病。3.重点与难点(1)重点:肿瘤的概念,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及扩散,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2)难点: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4学时)1•教学内容(1)水、钠代谢的生理学基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体液的渗透压,水、钠平衡及调节(2)水、钠代谢紊乱: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的概念、病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原则;水肿的病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原则。水中毒的病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原则(自学)。(3)钾代谢紊乱:钾的生理功能、钾平衡及调节,低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发病学、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特别是低钾血症时神经肌肉变化以及心肌功能的变化特点,以及低钾血症与酸碱平衡紊乱的关系,防治原则。高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和机制,以及机能代谢变化,特别是心肌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和收缩性的变化特点,防治原则。(4)镁代谢紊乱:低镁血症的概念、原因与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原则;高镁血症的 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原则。(自学)2.基本要求(1)掌握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掌握几种脱水、水肿和水中毒的发生原因与机制以及对机体的影响;掌握低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发病学、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2)熟悉体液分布和电解质含量,不同体液水和电解质交换,水的生理功能和水平衡,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电解质平衡的基本知识;熟悉低钾血症与酸碱平衡紊乱和低镁的关系;熟悉高钾血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以及机能代谢变化;(3)了解低镁血症、高镁血症的概念、原因、机制以及对机体的影响;钙磷代谢障碍的概念、原因、机制以及对机体的影响。3.重点与难点(1)重点: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容量性高钠血症;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2)难点:钾代谢紊乱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八)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3学时)1•教学内容(1)止常酸碱平衡:酸碱的概念,体内酸碱的来源,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包括细胞外液的缓冲作用和细胞内外离子交换以及肺、肾在酸碱平衡中的调节作用。(2)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pH与H*浓度、动脉血CO?分压(PaCO2).标准碳酸氢盐(SB)和实际碳酸氢盐(AB)、缓冲碱(BB)、碱剩余(BE)、阴离子间隙(AG)的概念、标准值及其意义。(3)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的概念、分类、病因学和发病机制,代酸时机体的代偿调节、血气特点、对机体的影响以及防治原则。代谢性碱中毒概念、分类、病因学和发病机制,代碱时机体的代偿调节、血气特点、对机体的影响以及防治原则;呼吸性酸中毒概念、分类、病因学与发病机制,呼酸时机体的代偿调节、血气特点、呼酸对机体的影响以及防治原则;呼吸性碱中毒概念、分类、病因学与发病机制,呼碱时机体的代偿调节、血气特点、呼碱对机体的影响以及防治原则。(4)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和二重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和特点。三重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特点。(5)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单纯、二重及三重酸碱平衡紊乱的计算分析方法。2.基本要求(1)掌握酸碱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掌握各项酸碱指标的含义、正常值及其意义,掌握各型单纯性酸碱中毒的原因、机制、机体的代偿及对机体的影响;(2)悉体内酸碱的来源及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熟悉二重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和机制;(3)了解酸碱中毒的防治原则,了解三重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和机制。 2.重点与难点(1)重点: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常用指标的意义。(2)难点:分析酸碱平衡紊乱病例的基本思路和规律。(九)发热(1.5学时)1.教学内容(1)概述:发热、生理性体温升高与病理性体温升高,发热与过热的区别。(2)发热的原因和机制:致热原和激活物的概念,发热激活物的主要种类和性质,内生致热原的种类、细胞来源及生物学效应。体温升高的机制:体温调节中枢,内生致热原信号进入体温调节中枢的途径,发热中枢的调节介质及作用,热限及其成因,发热体温上升的基本环节。发热的时相及其代谢特点: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及各期主要临床表现与热代谢特点。(3)发热机体的主要功能和代谢变化:功能改变,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变化。代谢改变,包括蛋白质、糖和脂肪、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代谢在发热过程中的变化。免疫功能改变。(4)发热的生物学意其义及处理原则:发热对机体有利与不利影响以及发热的一般处理原则。2.基本要求(1)掌握发热、过热、发热激活物、内生致热原和热限的概念,掌握发热的原因和基本机制;(2)熟悉发热各期的热代谢变化特点,熟悉发热机体的主要功能和代谢变化;(3)了解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3.重点与难点(1)重点:发热的概念;内致热源;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2)难点:发热时体温升高的机制。(十)缺氧(1.5学时)1.教学内容(1)缺氧的概念,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2)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中毒性缺氧的概念,原因、血氧变化的特点与组织缺氧的机制。发纟甘和肠源性紫纟甘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3)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细胞的代偿适应性变化机制,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障碍的机制。 (4)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代谢耗氧率与机体的代偿能力。(5)氧疗与氧中毒:氧疗、氧中毒的概念,氧中毒的原因和机制。1.基本要求(1)掌握缺氧的概念,掌握常用血氧指标的含义及正常值,掌握各型缺氧的概念、原因、血氧变化特点及组织缺氧的机制,掌握发纟甘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2)熟悉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熟悉氧中毒的概念及发生机制;(3)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主要因素,了解代谢耗氧率与机体代偿能力及氧疗。2.重点与难点(1)重点:各型缺氧的原因和血氧变化特点。(2)难点:血液性缺氧和氧离曲线变化的意义;组织性缺氧的发病机制。(十二)休克(3学时)1•教学内容(1)病因和分类:休克的常见原因、始动环节和分类。(2)休克的发生发展机制:微循环机制:休克代偿期的微循环变化特点、代偿机制和意义、临床表现,休克失代偿期的微循环变化特点、失代偿机制和后果、临床表现;休克难治期的微循环变化特点、临床表现、晚期难治的机制。(3)休克时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物质代谢紊乱,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重要器官功能受损。(4)休克的防治原则:病因学防治和发病学防治(改善微循环,保护细胞功能,拮抗体液因子,防治器官功能障碍与衰竭)。2.基本要求(1)掌握休克的概念和分类,掌握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休克发生发展的微循环机制;(2)熟悉休克发生发展的细胞分子机制,熟悉休克对机体代谢及重要器官功能的影响及其基本临床表现,熟悉几种常见休克的特点;(3)了解休克的原因和防治原则。3.重点与难点(1)重点:休克的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2)难点:休克的发病机制。(十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6学时)1•教学内容(1)动脉粥样硕化症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后果;冠状动脉硕化性心脏病的病因、病变及后果(心绞痛、心肌梗死)。(2)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缓进型高血压病各期的病理变化及后果;急进型高血压 病的特点。(1)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基本病变及其发展过程。(2)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3)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概念和分类;功能不全的代偿方式;代偿机制;代偿的意义和后果。心肌改建、向心性肥大、离心性肥大等概念;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心肌收缩成分减少和排列改变,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收缩耦联障碍,心肌纤维化与顺应性降低,心肌舒张负荷减小与舒张被动阻力增大,心室壁舒缩协调障碍;心力衰竭临床表现以及防治和护理原贝I」。2.基本要求(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基本病变,冠心病的类型、病变及后果、高血压病的齐项病变及后果、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变。(2)熟悉风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发病及临床病理联系。(3)T解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4)掌握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改建、向心性肥大、离心性肥大、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等概念,掌握心肌收缩能力和舒张能力降低的主要机制;(5)熟悉心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及诱因,熟悉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对心功能的主要代偿作用和不利影响,熟悉心肌改建对心功能的代偿作用及不利影响;(6)了解心功能障碍的常见分类及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3.重点与难点(1)重点:动脉粥样硕化症的基本病变,冠心病的类型、病变及后果、高血压病的各项病变及后果、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心力衰竭发生机制;心力衰竭发病过程中机体的代偿反应。(2)难点:风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发病及临床病理联系。心力衰竭发病过程中机体的代偿反应,心肌缩舒功能障碍的机制。(十六)呼吸系统疾病(5学时)1•教学内容(1)慢性支气管炎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2)大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各期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合并症;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及病理变化;间质性肺炎的概念。(3)肺心病的概念、病因、病变特点;肺癌的病因、常见类型、形态特征、转移及合并症。(4)呼吸衰竭的概念和原因;发病机制:限制性与阻塞性通气障碍机制;弥散障碍及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解剖分流增加;主要代谢与功能变化; 呼吸衰竭的防治和护理原则:防治原发病,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肺通气,氧疗,改善内环境紊乱和支持重要器官功能。2.基本要求(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及发病机理;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肺癌的病理特点。(2)熟悉间质性肺炎的概念及病变;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病变。(3)掌握以下概念: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限制性通气不足、等压点、阻塞性通气不足、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静脉血掺杂(功能性分流)、死腔样通气、真性分流、肺性脑病、肺源性心脏病,掌握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血气变化特点及功能代谢变化;(4)熟悉呼吸功能不全的病因及分类,熟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生机制;(5)了解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及给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3.重点与难点(1)重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病变及发病机理;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肺癌的病理特点。呼吸衰竭的原因和发病机制。(2)难点:呼吸衰竭时主要代谢功能变化及其发生机制。(十七)消化系统疾病(3学时)1.教学内容(1)慢性胃炎的类型和病变特点;溃疡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病理变化、结局及合并症。(2)病毒性肝炎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病理类型、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肝硕化的概念及分类;各型肝硕化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2.基本要求(1)掌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溃疡病及合并症;病毒性肝炎和门脉性肝硕化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2)熟悉溃疡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3.重点与难点(1)重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溃疡病及合并症;病毒性肝炎和门脉性肝硕化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溃疡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十八)泌尿系统疾病(3学时)1.教学内容(1)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原因、分类和发病机制(急性肾小管坏死及少尿的发病机制人肾血流动力学异常(肾血流量急剧减少和肾内血流重分布),肾小管损伤(肾小管阻塞和原尿返流),肾组织细胞损伤。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分期及各期表 现。(2)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病因、发病过程。发病机制:健存肾单位进行性减少、矫枉失衡、肾小球过度滤过和肾小管-间质损害。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泌尿功能障碍、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与出血倾向、肾性骨营养不良。1.基本要求(1)掌握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常见原因与分类,掌握功能性肾衰和器质性肾衰的鉴别,掌握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发展过程及各期的功能代谢变化,掌握急性肾小管坏死引起GFR降低及少尿的机制,掌握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分期及各期的变化特点以及尿毒症的概念,掌握慢性肾功能不全时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其机制;(2)熟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熟悉引起尿毒症的主要毒素及其作用机制;(3)了解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防治原则,了解尿毒症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了解慢性肾功能不全与尿毒症的防治原则。2.重点与难点(1)重点:功能性肾衰和器质性肾衰的鉴别,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分期及各期的变化特点。(2)难点:性肾小管坏死的发展过程及各期的功能代谢变化,急性肾小管坏死引起GFR降低及少尿的机制。(二十三)传染病及寄生虫病(自学)1.教学内容(1)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基本病变及其转化规律;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的发生发展、常见类型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2)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病变特点。2.基本要求(1)掌握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2)熟悉肺外器官结核病。3.重点与难点(1)重点:结核病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三、学时分配表序号名称教学时数课后作业形式及要求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应激2书面作业 (二)绪论、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3(三)损伤的修复2(四)局部血液循环障碍4(五)炎症3 (六)肿瘤3(七)水、电解质代谢障碍4(A)酸碱平衡紊乱3(九)发热1.5(十)缺氧1.5(十二)休克3(十五)心血管系统疾病6(十六)呼吸系统疾病6(十七)消化系统疾病3(十八)泌尿系统疾病3合计48U!、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推荐教材:《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笫3版,步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目:《病理生理学》笫1版,陈主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病理生理学》笫2版,吴其夏,余应年等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岀版社日期:分院教学院长(签字):《病理学》笫8版,李玉林主编,人民卫生岀版社执笔人(签字):系(教研室)主任(签字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