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体间性视角的高校“‘四有’好教师”

基于主体间性视角的高校“‘四有’好教师”

ID:41584697

大小:58.9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8

基于主体间性视角的高校“‘四有’好教师”_第1页
基于主体间性视角的高校“‘四有’好教师”_第2页
基于主体间性视角的高校“‘四有’好教师”_第3页
基于主体间性视角的高校“‘四有’好教师”_第4页
基于主体间性视角的高校“‘四有’好教师”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主体间性视角的高校“‘四有’好教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主体间性视角的高校"四有,好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途径分析I摘要:推动高校师徳、师风建设向主体间性传向,是解决师徳、师风建设的与时俱进、长久性、实效性的必然选择与出路。从主体间性角度出发,促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主体有四个维度:从强调施教者主体、教师主体之间、社会与舆论、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之间等几个方面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培养与建设。并在高校师德、师风的建设中不断与时俱进。关键字:主体间性、“四冇”好教师、高校师徳、师风建设、途径分析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特殊性(-)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关系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教帅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在从事教冇教

2、学活动、履行教书冇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也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师风乃教师的教学、学术作风也,是教师的思想文化索养和人格修养的综合体现,是教师的道德、才学、素养的集屮反映[1]。师德师风二者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师德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问题,同样也是教师群体问题,即教育风气问题。师风是一个教师,乃至整个教冇行业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徳修养和精神风范。师徳是师风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师德作为土壤,就不会孕育出良好的师风;同时,师风又是师德培养和成长的环境。师风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左右着学校的人文风格和精神风貌,是思想和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2]。师德师风

3、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既有历史的继承性,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师德师风在不同阶级、不同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二)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特殊性高等院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使命,高校“三项使基金项H:五邑大学教学改革项H(30127021)命”的完成在根木上取决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索质教师队伍的首要任务。同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又冇一定的特殊性。高校教学过程是以高深、专门、实践性区别于其它教育类型。在教学目标上,冇明确的专业性,在教学内容上,冇一定的探索性,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学生的学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学生思想具有

4、白主性强的特点,高校学生与教师Z间的沟通与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相比相对要少,而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又冇强烈的自主性。基于这些特点,客观上要求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不能仅仅依靠口头的宣传或是某一次活动的展开,而更应该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与学生的沟通当中。将师徳、师风的建设作为常态化。二、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主体间性转向的必要性我国高校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一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是以往的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途径主要从教师这一单一主体入手,基于单子式主客取向的主体性理论而建构的[3],往往忽略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教师间的互助与影响、学生与教师Z间的互动、社会环境等其他主体性要素。随着国家、社会

5、对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进一步加强、“三言、三实”等理念的推进以及社会文化的多元与开放,原有强调单主体取向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主体间性理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一)主体性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主体性是在“主体一客体”关系屮的主体屈性⑷。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具有主动性、门主性、社会性等基本属性,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主体性是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性,是最能体现人类木质力量的我。因此,主体性是人类文明产生的最基础的概念之一。(二)主体间性所谓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间的交互

6、关系,它不是对主体性的绝对否定,而是对主体性的积极扬弃[5]。基于主体间性的观点,主体、客体间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主体一客体”或“主体一屮介一客体”模式,而是向“主体一主体”或“主休一媒介一客休”的模式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主体与主体间的关系不是孤立存在的二人世界,而是以他们共有的客体世界为前提。主体和主体共同分享着经验,这是一切人们所说的“意义”的基础,出此形成了主体之间相互理解和交流的信息平台[4]。主体之间在“对话”、“交往”和“游戏”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某种冲突或达成某种共识与认同[5]。在实践中,主体与主休共享社会生活、实践的经验,构成主体Z间的相互理解、达成某种共识与认同或是形成冲

7、突,形成一种交流的平台,使得交往作为一种基木的生存方式得以确立[6]。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动态、多源化的过程,随着社会、文化、信息的开放和多源化,单纯地单子式主客取向的主体性师德、师风建设已经不能再适应未来的发展,从主体间性的视角强调高校师德师风的发展与建设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三、基于主体间性视角的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分析高校教师的F1常工作是围绕着教学活动而展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