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之爱莲说》课程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之爱莲说》课程教学设计

ID:41560323

大小:62.2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7

《短文两篇之爱莲说》课程教学设计_第1页
《短文两篇之爱莲说》课程教学设计_第2页
《短文两篇之爱莲说》课程教学设计_第3页
《短文两篇之爱莲说》课程教学设计_第4页
《短文两篇之爱莲说》课程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短文两篇之爱莲说》课程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横沟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主备人复备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时编号爱莲说教学目标1、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2、了解文章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4、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背诵课文。2、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课时:一课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欣赏课本一幅莲花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学生吟诵诗句……)古往今

2、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脫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二、生自学:1、简介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2、“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三、初读课文。1、范读课文(声情并茂的给学生背诵全文)耍求:听准字音和节奏,标记在书上,准确读出文中重耍字词的音。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节奏。“予/独爱/莲Z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教师分析:通常情况下在主语和

3、谓语,谓语和宾语之间会有逻辑断句;在连词“而”之前会有语气停顿。3、请学生推荐一名同学来朗读课文四、课文翻译。1、对照注释自由译读课文,疏通文意不懂的词语和语句圈点出来,彼此交流讨论(教师在同学间巡视)2、师生共同解决“中通外直“怎么翻译?“蔓和枝”怎么解释?教师明确:这两个词语确实为一种词性,它们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长藤蔓,长枝节”前者在文中语意又进一步引申为“牵连”其实本文中还有一个词是词类活用,你能找到吗?4、分析“之”字的用法。“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的作用是“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在“莲

4、之爱”中“之”的用法是“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翻译成“的”。五、互动探究:1、周敦颐为什么如此爱莲?请用文中语句回答。教师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教师分析:作者爱莲花一方面是因为莲花自身的高洁美丽,但更重要的是因为莲花身上具有君子的美德,所以作者才倍加喜爱它。2、品析第一段中描写莲花的语句,概括一下它具有君子的哪些美德?“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濯清涟而不妖”“谦逊质朴”“中通外直

5、”“正直,心胸坦荡”“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阿谀逢迎”“香远益清”“君子美名远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尊自重”3、词语辨析:细品“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而不污”感受一下它们表意的不同.4^讨论:(1)本文是写莲花的,可是作者却在文中不惜笔墨的写了菊花和牡丹,以及喜爱这两种花的人,这样写有何用意?(2)作者写三种花的目的是要写三种人,是要再现他们的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追求,最终表明作者周敦颐对于自己人生的一种态度和志向,这种写作手法是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叫做“托物言志”你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作者所托之物是什么?所言之志是什么?明确:

6、所托之物是莲花,所言之志是作者淡泊名利,不同流合污的志向(3)第二段后半部分中有个“噫”字,它的含义是“表示叹息”,结合后面语句,思考其中包含了哪几种不同的情感?明确:作者对陶渊明饱含着一种惋惜之情,陶渊明是个正直的人,也一定是个好官,但是他在黑喑的官场面前选择了逃避,而没有选择勇往直前。(1)品析:“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从句式和修辞角度)(2)作者为什么要在结尾时将莲花和牡丹对调?明确:作者对调顺序就是要突出表达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批判和鄙弃,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中心。5、概括文章中心。五、作业:运用托物

7、言志的手法描写一种植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横沟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主备人复备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时编号陋室铭教学目标1、掌握作者刘禹锡等背景资料.和文体等文学常识;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的文言字词(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了解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译。3、理解文章的主.旨,领会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文中对偶等修辞。教学重点1、朗读与背诵;2、文章的主旨;3、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难点“调素琴”和“丝竹乱耳”之间不矛盾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没有自己的座右铭?(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座右铭。)大家写这些座右铭是有什么用的呢

8、?(用来激励自己的。)那可以看出“铭”里面的内「容应该是激励警戒自己。其实“铭”最早是我们古代的一种文体。除了有我们今天的“激励警戒”之意外还「可以称述功德。一般是铭刻在器物之上。铭的一大特点是要用韵。(ppt课件展示“铭”的文体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