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本》教学设计1

《论民本》教学设计1

ID:41560085

大小:58.7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7

《论民本》教学设计1_第1页
《论民本》教学设计1_第2页
《论民本》教学设计1_第3页
《论民本》教学设计1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民本》教学设计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民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的内涵并大致了解这一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它的进步性和它的局限性。二、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今、苟、胜、就、刑、衣、王、诸、盍、儿、者、莫、虽等)总结归纳宾语前置的规律并能举一反三。四、学习本文运用排比、比喻、用典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一、孟子的民本思想与今天以民为本思想的异同。二、特殊文言句式的规律。[教学方法]在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整体感知与精细分析相结合来理解课文,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设想]民本思想是屮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屮重要的思想资源,是孟子学说屮最

2、富进步性的部分,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它的产生和发展、它的进步性和它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将群众观点当作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将群众路线当作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的今天,尤其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当代以民为木的思想与传统民木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本课除了教学必要的文言知识,特别是宾语前置、词类活用的规律外,还宜补充一些资料,结合本课内容让学生讨论,以达到初步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的内容、它的积极意义和它的历史局限性,并认识中国当代以民为本的思想。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孔子的学说核心是“仁爱”,时隔百余年之后,生活于战国中后期的孟子,由于时代不同及学术发展的原因,极大地充实和发展了孔子

3、的仁爱学说及徳政主张。孔子的仁爱更多的侧重于伦理意义,政治上企图恢复旧的统治秩序,表现得有些保守。而孟子立足“以民为本”的原则,将其更多地应用于政治之中,他的很多观点都反映了民众的心声和现实社会的要求。进而提出了丰富而具体的“仁政王道”思想一一这也是孟子政治学说的核心思想。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组孟子关于以民为本的言论。关于孟子,同学们都知道他是与孔子齐名的儒家代表人物,谁能來讲一讲你所知道的孟子和他的民本思想。学生发言,教师归纳。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即今山东邹城人,约生于公元前372年,死于公元前289年。他虽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但是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相传,

4、孟子的母亲十分贤惠,辛劳地抚养他长大成人,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好的邻里环境,孟母曾三迁其家,最后找到一个读书人作邻居,使孟子终成大器,“孟母三迁”的故事也传为佳话。晚年时孟子回到故乡,与万章等亲密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一方面整理阐发儒家典籍,一方面把自己的言论、事迹编著成书。至今,我们了解、研究孟子的思想,最主要的依据就是《孟子》一书。孟子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生于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代,是继承和发展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新儒家代表,是儒家第二大宗师,后世尊号“亚圣”。在哲学思想上,孟子提出著名的“性善”论,“人之初,性本

5、善”,应发扬人的善性,才能国治家齐。孟子特别强调民为邦本的学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高见。他认为,诸侯如果施行了他这一套“民本”说以及他的治民之术,民就能各自安分守己,统治者也能长治久安,达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即稳定统治秩序的太平境界。在天、地和民之间,孟子明确地强调人民的作用和地位。他针对当时一些国灭家亡的事实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国时期,当法家学派极力强调专制主义国君集权的情况下,孟子的这种“民本”思想是对其消极面的一个极大限制和约束。这种主张在我国两千年封建社会里,一直成为制约君权,强调皇帝

6、应该顺乎民心民意的思想,对于历朝政治的开明,起了莫大作用。二、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句读并正音。板书或投影生字和易错字词正咅正字社稷粢盛桀纣坑为渊驱鱼为丛驱爵(雀)獭鸡豚狗彘庠序孝悌三、阅读理解。123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不解之处可与周围同学讨论。分别请同学串讲大意,要求直译。一名同学译完,其他同学可指出不当之处。教师适当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并板书。第一部分: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帝王都要祭祀社稷,以后社稷就成了国家的代称。是故:因此。祭祀以时:介宾结构后置句,“以时”,按时,译为“按时祭祀”。参考译文:孟子说:“百姓是最重要的,土谷之神次于百姓,君主的

7、地位更要轻些。所以得到许多百姓的拥护就能做天子,得到天子信任就能做诸侯,得到诸侯信任就能做大夫。诸侯危害了土谷之神,那就改立诸侯。祭祀用的牲畜是肥壮的,谷物是清洁的,又是按时祭祀的,然而还是干旱水涝,那就改立土谷之神。”第二部分: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这是个判断句,判断句可以表示某某的原因是什么,也可以表示某某是什么。此句译为“桀和纣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后面句子与此相同。“之”,取消句子独立性。道:古文中常出现这个词,不同语境中有不同意思,此处译为“方法”。斯:那么,就。所欲与之聚之:第一个“之”,代词,百姓;第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