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血液学总论(检)

0-血液学总论(检)

ID:41535895

大小:115.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8-27

0-血液学总论(检)_第1页
0-血液学总论(检)_第2页
0-血液学总论(检)_第3页
0-血液学总论(检)_第4页
0-血液学总论(检)_第5页
资源描述:

《0-血液学总论(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血液学总论一、血液学概述血液学(hematology)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包括研究血液中有形成分形态的血细胞形态学;研究细胞来源、增殖、分化和功能的血细胞生理学;研究血细胞组成、结构、代谢和血浆成分的血液生化学;研究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血液免疫学;研究血液病遗传方式和信息传递的遗传血液学;研究血液流动性和血细胞变形性的血液流变学;研究实验技术和建立实验方法的实验血液学等。近年来,随着基础学科的飞速发展,实验技术的日新月异,促使血液学的研究内容和范畴不断地深入和扩大,开拓了许多新的领域,如血细胞生物学和血液分子生物学等。临床血液学(clini

2、calhematology)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临床学科,主要包括来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血液病所致的继发性血液病。临床血液学重点研究血细胞(如白血病等)、造血组织(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出血倾向(如血友病等)和血栓栓塞(如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等的致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治措施等。此外,也研究临床各科疾病,如肝脏病、肾脏病、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免疫病、产科病、恶性肿瘤、遗传病等以外科手术、严重创伤、药物治疗等所引起的血液学异常。近年来,利用分子标志物对白血病进行免疫学分型和对血栓前状态进行精确诊断也

3、取得了极大的进展。近年来,随着医学检验专业的崛起和发展,又形成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hematologyandhematologicexaminations)这一分支。实际上,它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血液病为工作对象,创建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综上所述,血液学、临床血液学以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都属于血液学的范畴,只是研究的对象有不同的侧重和分工。二、血液学发展史祖国医学早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即有关于血液的记载,国外在公元前3~4世纪时已有人提到血液的名字。然而对于血液组成和功能的认识长期以

4、来是唯心的和不完全的,有些概念是从点滴的现象和不完整的观察推测出来的。系统地和科学地研究血液开始于显微镜问世以后,用显微镜观察到血液中的红细胞(1673年)、白细胞(1794年)和血小板(1842年),称为血液有形成分,也是血液学家研究的重点对象。血液中的液体部分,亦称血液无形成分(或血浆),许多年来由生物化学家和免疫学家所研究,目前血液学家对血浆特别关心的问题是止血与血栓的基础与临床。(一)血细胞的认识血细胞的发现虽已有150~300年的历史,但这些细胞的形态学至今还是血液学家研究的重要部分。随着观察血细胞的技术不断改进,光学显微镜的精密度不断提高,染色技术使细胞形态更清晰易于鉴

5、别,得以区分出各类白细胞,且观察到各种血细胞的异常形态;特殊显微镜的发明使血细胞形态学概念更加充实。目前应用的特殊显微镜有:暗视野显微镜、位相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干涉显微镜以及电子显微镜等。19世纪60年代后开始了解到血细胞产生于骨髓,骨髓中有幼稚血细胞,这些幼稚细胞成熟后才进入血液。1929年发明了骨髓穿刺针,骨髓可像血液一样被吸取和推成薄膜片,在油镜下观察。从此骨髓细胞观察成为血细胞形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类似技术也应用于淋巴组织内的血细胞形态观察。1、血细胞数量的检测有赖于血细胞吸管(1852~1867)、血细胞计数板(1855年)、血红蛋白定量(1878~1895年)和细

6、胞分类技术(1877~1912年)的发明。1953年,美国Coulter发明世界上第一台血细胞自动计数仪,迄今已有各种半自动化和全自动化血细胞计数分析仪不断问世,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大大推动了血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的发展。2、红细胞的认识对红血细胞功能的认识,最先开始于1871~1876年,已知红细胞有带氧功能且能在组织中参与呼吸作用,1900~1930年对此有更全面的了解。1935年才知红细胞内有碳酸酐酶,能将大量二氧化碳转变成碳酸根离子,使之溶解于血液中;同时也能将碳酸根离子转化成二氧化碳,在肺泡中释放。这一发现不仅明确了红细胞的呼吸作用,而且了解到红细胞和血液酸碱平衡有密切

7、关系。1967年以后明确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醛可作用于脱氧的血红蛋白分子,有利于组织获得更多的氧。1946年,肯定红细胞寿命在120天左右。人体输血能较安全地开展,是在1900年发现红细胞ABO血型之后。在20世纪20年代已知红细胞在体外保存需要葡萄糖,30年代已应用体外保存的血液作输血之用,40年代血库才开始逐渐建立。对红细胞糖代谢的全面了解是在1959年后,近30年来,红细胞结构与脂肪、蛋白的关系已较明确。3、白细胞的认识1)对粒细胞的认识1892~1930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